古典油畫裡的美人

談氣韻問題還不能忽視中國畫家的人格涵養和中國畫的意境。氣呈現出事物陽剛之美,而韻呈現出事物的現陰柔之美。一幅畫要是以氣制勝,那就勢必會偏於陽剛之美、反之畫面要是以韻制勝,那就偏於陰柔之美。但不管是以氣勝還是以韻勝,總歸是“以氣取韻,氣韻雙高”最好。

古典油畫裡的美人

在西方美術史中,後印象主義把人的主體性上升到了第一位,深層次的發掘出人性及思想,這使得西方美術史的進程邁進了一大步。塞尚、高更、凡高等後印象派,他們的精神趨向雖各有不同,但都以個人的主觀情感的表達為主,首先確認個人的情感,這樣一來色彩本身的面貌就顯得不是最重要的了。所以,後印象派的畫家們不再受到客觀對象的束縛,投入到了一種自主與自為的境界,他們把個人的思想情感作為畢生藝術所最求的最高境界。而這種自主與自為正是與中國的傳統美——意境的表達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兩者同樣都擺脫了客觀物象的現實束縛,轉而都以人的精神情感表達為主,傳達自身的心境或表現事物極為神髓的東西。

古典油畫裡的美人

在當代油畫的創作中,許多地方都借鑑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些理念與技法。傳統水墨畫與油畫語言中即有內在聯繫,區別在於所使用的工具不同。中國的油畫藝術,由學習西方、借鑑蘇俄至今,越來越走出了中華民族的特色。我們在傳統繪畫中運用各種皴法用來表現不同的山石肌理。而這些程式正是處於真實物象的“似與不似”之中的一種主觀表現符號,這點與油畫表達非常相似,油畫風景畫通過對繪畫對象的表達來創造出出乎想象的意境,這特有的美的感受運用油畫材料來直接表達自我、抒寫自然。當然每個畫家都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他們都是貼近客觀事物,卻又與客觀物象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抒寫著畫家的感悟之情。

古典油畫裡的美人

中國油畫源於西方油畫,單單就表現手法和精神來說,中國油畫風景的基本類型與中國山水畫的本質是類似的,但是也不能夠完全簡單地認為是用油畫顏料來畫山水。當代,中國風景油畫無論是在製作的技術上、作畫的技巧上、還是在精神層面的內容上相對於西方風景油畫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當前中國風景油畫只有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豐富內涵的優勢下,來揚長避短,借鑑西方油畫的表現手段和觀察方法才能形成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前輩畫家大師的試驗、探索和研究,充分的顯示了中國風景油畫的現實水平和潛力。

古典油畫裡的美人

氣韻生動的體現在油畫體系的內容當中,挖掘和創造了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質的油畫風景。這點對中國油畫的發展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在對當代中國風景油畫中氣韻生動的運用的研究過程中,審美理念、技法材料、造型觀念和各繪畫之間的因素,往往都是在諸多因素相互交融和對應之中,實現中國油畫風景中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理念的借鑑和融合是至關重要的。

古典油畫裡的美人

看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的發展來探索中國油畫在借鑑、吸納西方的繪畫技法和人文精神的過程中,漸漸地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美學特色,在油畫風景創作中怎樣的具備傳統中國文化中的自然、山水、和人的統一的和諧關係,這種關係包含了民族對於自然界研究的情感內容,近、當代當代風景油畫的發展,就揭示了當代中國這一文化大背景下,中國風景油畫是怎樣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美學特色,這主要是吸取了中國山水精神,它將是中國美學史發展的新的美學範疇。

古典油畫裡的美人

“意境”在中國風景油畫作品中就好比人的心臟一樣的重要,氣韻生動是意境的主要方面,以氣韻造物,而之後產生了“境”,什麼是境呢?“境”不是很孤立的,它是體現人生或物象的圖景,它不是具象的一草一木或一磚一瓦,而是一種感悟,造化自然。畫家的創作過程並不是停在那些孤立的對象中,而是要突破這種有限、畫面才會豐富、靈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