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蘇聯野牛轟炸機,竟然揹負巨型天然氣罐飛行!

當今世界在役的6款戰略轟炸機中,B52為5人機組,圖95是7人機組;隨著科技的進步,飛機的電氣化和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第二代戰略轟炸機B1B、圖160及圖22M3,機組均減少到了4人,而第三代B2隱形轟炸機則只有兩人。

相較於人們所熟知的圖95,同時期的另一款蘇聯戰略轟炸機的知名度則要小得多,這就是由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研製的米亞-4轟炸機,北約代號"野牛"。

60年前的蘇聯野牛轟炸機,竟然揹負巨型天然氣罐飛行!

早期的米亞-4野牛轟炸機

我們先來看一下米亞-4的基本性能參數:空重79.7噸,最大起飛重量138.5噸。最大航程5500千米(載彈9噸,載油65噸)。這樣的數據不亞於我國現役的轟6系列,要知道,米亞-4首飛於1953年。作為前蘇聯的第一代噴氣式轟炸機,米亞-4的機組成員竟然達到8人!這8個人的分工是:正、副駕駛員,領航員、投彈手、機械工程師、通信設備員、雷達系統操作員、尾炮手。

60年前的蘇聯野牛轟炸機,竟然揹負巨型天然氣罐飛行!

米亞-4三面圖

二戰結束後,曾經的盟友美國與蘇聯變合作為對抗,美國B-47轟炸機和英國3V轟炸機等後掠翼噴氣式轟炸機給蘇聯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蘇聯迫切需要發展與之對抗的遠程高速轟炸機。在轟炸機動力的選型上,當時以著名大型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為代表的主流航空學者對噴氣式轟炸機仍抱懷疑態度,認為噴氣式引擎的巨大耗油量使得飛機的航程難以達到要求,渦輪螺旋槳才能夠兼具航程和載彈量的最佳動力。而年輕的飛機設計師米亞西舍夫則認為要想達到速度上的突破,必須採用噴氣式引擎以及具有更小飛行阻力的飛機總體佈局。他先後致信赫魯曉夫和航空工業部長,建議研製大型渦噴動力戰略轟炸機。赫魯曉夫表示認可,並將設計方案上報斯大林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馬李舍夫。最終,在克里姆林宮的一次會議上,蘇聯高層正式決定發展戰略航空兵,斯大林說"讓我們相信米亞西舍夫同志,讓他發展這種飛機吧"!

60年前的蘇聯野牛轟炸機,竟然揹負巨型天然氣罐飛行!

1948年,米亞西舍夫將發展噴氣式轟炸機的研究報告遞交蘇維埃中央航空流體研究所科學和技術委員會,並獲得了委員會大多數學術專家的認可。

1953年夏,米亞-4首次試飛。1953年12月27日,蘇聯飛行員加利茨基駕駛米亞-4遠程轟炸機樣機升空。1957年,米亞-4開始服役。

60年前的蘇聯野牛轟炸機,竟然揹負巨型天然氣罐飛行!

作為一款上世紀50年代誕生的戰機,米亞-4採用的還是後兩點加翼尖組合式起落架

米亞-4在設計當初被當作遠程戰略轟炸機來發展,但在當時,渦輪風扇發動機還是新生事物,處於早期的研究實驗階段。雖然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已經成熟並且可靠,但工作原理註定了其較大的耗油量,也使得裝備4臺渦噴發動機的米亞-4在航程上始終無法完全滿足蘇聯軍方的要求,因此至1963年停產時,共生產100餘架。後期多數都被改裝成空中加油機使用。

60年前的蘇聯野牛轟炸機,竟然揹負巨型天然氣罐飛行!

而最令人驚奇的是,部分米亞-4被改裝成了天燃氣運輸機,運輸方式則是蘇俄人一貫的簡單粗暴:竟然直接讓飛機駝載天燃氣罐進行空中轉運!

60年前的蘇聯野牛轟炸機,竟然揹負巨型天然氣罐飛行!

外形本已不小的MAZ-537卡車,在天燃氣罐前是小兒科

60年前的蘇聯野牛轟炸機,竟然揹負巨型天然氣罐飛行!

再對比一下米亞-4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本已老舊的米亞-4系列飛機在缺乏基本維護經費的情況下,基本全部退出現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