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拳法历史悠久,在实战中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快制胜

有种拳法在实战技击中,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快制胜,说的就是我国古老拳法之一的猴拳,猴拳是因模仿猴子的动作和形态而得名。在我国古代就有模仿各种动物形象和动作的舞,《尚书》中就曾记载模仿各种动物的百兽舞,发展到后来将舞和技击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象形拳术,猴拳就是象形拳术的一种。

这种拳法历史悠久,在实战中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快制胜

关于猴拳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那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据传,猕猴舞在西汉时期一次盛大的庆典上,由官职为长信少府的檀长卿这个人表演过这种技艺,博得王公大臣的满堂喝彩。最早的猴拳出现有据可查的是在湖南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沐猴灌的名字和图像,它生动地再现了猴子的机灵动作和敏捷、诙谐的形象性格,这就是古代最早的猴拳,具有引人入胜的表演技巧。

这种拳法历史悠久,在实战中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快制胜

到了明代,戚继光在《纪效新书 .拳经捷要》关于猴拳的记载有:宋太祖有32势长拳,又有6步拳、猴拳;明代王仕性在《嵩游记》中也生动的描述过猴拳的技艺,这里描述的猴拳不仅有形象,还有手法、腿法、击法。明代郑若曾在《江南经略》中也有记载猴拳36路拳法。由此可见在明朝时期,猴拳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是以实战技击性为主的一套拳法,在民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一路拳种。

到了清代,出现了猴拳大师级的武术大家,比较著名的有陕西岳县的鹞子高三(山),专练猴拳,技艺精绝。还有孙恒的猴拳,更是著称于世。

这种拳法历史悠久,在实战中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快制胜

猴拳练习的精髓是眼神、身、手、步的练习,要手、眼、手、步相随,要求动作神态做到神视意达,刚柔相济做到刚、柔、轻、灵、绵、巧、躲、闪、神、束;手法应脆快有力,抓住抓、甩、 采、 切、刁、拿、扣、顶的要点;腿法强调轻灵敏捷,达到缠、蹬、踹、弹的要求。主要猴形动作有:猿猴窥望、惊猴逃窜、白猿出洞、白猿摘桃、白猿献果、白猿吊藤、白猿躲闪、白猿入洞等招式。

这种拳法历史悠久,在实战中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快制胜

在实战技击中,猴拳要做到步轻、身法灵活,强调避重就轻、灵活侧进、腾挪窜跳进退、左右进攻移动快速,让对方防不胜防,做到以快制慢,神速先夺的攻击效果,拳法应密集连贯的连续进攻,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从而达到快速制胜的目的。

这种拳法历史悠久,在实战中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快制胜

现在的猴拳是以健身、表演的套路为主,在动作质量和编排、表演效果等都有很大的提高,拳法中贯穿一定的情节动作如:出洞、窥望、看桃、攀登、蹬枝、摘桃、藏桃、蹲坐、吃桃、嬉戏、喜乐、惊窜、入洞等;为了增加表演效果还增加了腾空前滚翻、竖蜻蜓、鲤鱼打挺、前后空翻等精彩动作。1953年,全国举行了民族形式的体育表演竞赛大会,猴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猴拳已经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和广泛传播的拳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