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了……


想家了……

昨天看到《人在旅途》,那个上大学的妹妹在文章开始里说:心里颤颤地忽然想家想得厉害。突然想起高中时,老师讲:你说你想家,到底你想什么?想你爸,想你妈,还是想你家的家具?——最后一句,到今天记得清楚:想你家家具。当时觉得相当好笑,想家有想家具的吗?而当时引以为豪的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家,根本不知道想家是一种什么感觉。

尽管,妈妈每次对别人说我家孩子回来就像大扫荡一下:不管饭橱里的什么,都会被从学校回来的她吃个精光,没有什么好吃的,就算只有馒头咸菜,也会咔嚓咔嚓的吃一顿。妈说得一点都没错:吃东西的感觉能让我安静下来。

然而,就算一个月不回家,我依旧不知道想家是个什么感觉。

前几天,闺蜜为联系孩子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都动用了。回头一问:她和老师竟然是一个村的!当我奚落她,你那小村也就百十户人,难道真的不认识吗?她说,我从初中就住校,很少回家。他比咱小那么多,也是初中住校很少回家,哪来的时间认识呢?

初中离家住校一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就是为带足了粮食;高中每月加家一次,每次回家也是为带足了粮食;大学几乎每学期回家一次,回家大部分时间也是为了带生活费。家对你来讲,几乎就是个成长的供给站。

四十多岁的你,这是不是你的当年?

今天,看完这文章,突然懂了什么是想家的感觉:心里颤颤地。家就象一种磁石,吸引着如碎铁屑的你。就像这个妹妹,想家就坐上回家的列车,不再顾及看熟了的风景,跑到家门前敲门调皮的闪在一边:等家里人开门后再蹦到家人面前。与其说给家人一个惊喜,不如说是自己一定知道这就是惊喜。

妈妈的拥抱,爸爸的拍肩,哥哥的刮鼻子,所有人都是温暖吸引力。和哥哥下盘棋,桌边的大块朵颐,镜子面前的欢声笑语,能留住美好时光的,那个时代,只有照相一种方式。

从不想家的我,有一次高中回家,吃了妈妈炖的一整条鱼,妈妈:你爸说这鱼不好吃,肉比较粗,可是爱吃鱼的我甘之如饴;每次回家,都能记得妈妈把家收拾的整洁温暖,曾经对妈妈说,去同学家感觉到冷,到咱家就感觉到温暖。记得每次留亲戚住下,或者走亲戚被挽留,不管多晚,妈妈都会回家,理由是家里的鸡啊,猪啊,羊啊,狗啊没人喂。当然,也很多时间听妈妈自言自语:哪里也不如自己的家好啊。

哪里也不如自己的家好,就算很穷很乱很艰难,外出的游子也会向回赶。家是什么?家不是一个想或者不想就不重要的地方。家是一个无论你在或者不在她都在的地方。家是父亲的肩榜,母亲的怀抱,兄弟姐妹的嬉笑打闹,当然,还有饭橱里那些或多或少的食物。家是院子,是房子,是桌子,还是床。是床上的被子,床头的台灯,枕头底下与鼠平分的瓜子,还有藏了很久晚上打手电筒看的那本父母嘴中的“闲书”。

想不想家,家就在那里。回不回家,家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家是港湾,是那个从不担心有危险的地方。是我们安全感最后的归属地。

你不需要想她,她就在那里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