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君子独积诚为慎,小人独积妄生肆

【曾国藩全书原文】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曾国藩全书译文】

君子戒惧的是,当独自一人时,就会产生诚实的念头,这种诚实的念头积累多了,就会变得小心谨慎,继而自谦自律的品性行为更加缜密。

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当小人独自一人时,就会产生狂妄的念头,这种狂妄的念头积累多了,就会产生放肆的行为,继而欺负别人的坏事这种行为也就形成了。

【曾国藩智谋-解读】

在中国,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始终推崇诚信。

“诚”也是被认为是人的道德修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是一个人的美好内在,相比于一个人外在华丽的衣饰,内心的“诚”是一件永不过时的衣饰。与人交往,以“诚”为基础说话办事,是对他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时候以“诚”为原则,反观自我言行,是对自己的诚实和负责。对自己诚实,还要不断累积自己诚实的念头,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守诚之人。

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曾国藩是一个主张“诚”的人,但他遵循的“诚”和一般的“诚”相比略有不同,带有几分为臣的忠诚、血性的义气,以及不容人质疑的坚定。

咸丰初年,皇上下诏求言,大有一番有所作为的样子。臣子们于是直陈时弊,各抒己见,一时纷纷纭纭,奏章不下数百件。但大多被以“毋庸议”的上谕而束之高阁,“归于簿书尘积堆中”。

血气方刚的曾国藩面对这种情况,颇为愤懑地说:“书生之血诚,徒以供胥吏唾弃之具!”他口中的“书生之血诚”与“臣下之忠心”完全是同义词。咸丰三年正月,他发出自己办团练后第三封给湖南“公正绅耆”的公开信说:“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惟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父君。”

“不要钱,不怕死”,是曾国藩对国家、朝廷的赤诚之心。后来,他失败于靖港,在向朝廷的请罪的奏折中信誓旦旦地说,虽然挫折,“仍当竭尽血诚,一力经理”,绝不含糊。他于咸丰十年感慨万分地说:“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

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朴诚,导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又说:“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他简直把“朴诚”当作医治清王朝的政治病的一副良药。

曾国藩是一个不仅要求自己“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也处处以“血诚”要求自己的下属。例如,他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人,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功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又说:“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这里,“忠义血性”与“血诚”也是同义词。

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总之,“诚”是曾国藩修身、求才、治军、治政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他借以团结一批封建文人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实现“复礼”、“礼治”的重要保证和理想途径。这正是魏徵所说“君子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的意思。在政治上如此,在军事方面,曾国藩也努力实践“诚”。

金陵之战时,曾国荃呕心沥血,不过是为了占有攻破天京的头功,对于曾国荃的这点心思胡林翼知道,李鸿章知道,左宗棠知道,他们只能按兵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这颗又大又甜的桃子掉在曾氏兄弟手中。当李泰国将要把轮船开进长江里时,可急坏了曾国荃。于是曾国荃上疏皇上:“轮船不必进入江河,只宜在海上巡逻,防御海盗。”

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曾国藩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就给弟弟写了一封信:“你是怕李泰国到了金陵搅乱局面,抢夺功劳,为什么不以实情剀切相告?十年苦战,却让外国人以数只轮船夺去了胜利果实,使我忠义将士心灰意冷,使我中华臣民气节受侮,这样的话都可如实上奏。

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心中本来想说这一件事情,上疏时却在另一件事情上危言耸听,这是道光末年督抚的陋习,欺蒙宣宗可以,文宗就难欺蒙了,现在更不能欺蒙了。”

曾国藩智慧:虽然人心难测难免被坑;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那么惨

“七条轮船入江一事,我已上奏过三次询问过两次,就是不准李泰国帮助攻克金陵、苏州。李鸿章也曾两次上书恭亲王,想必恭亲王定会心怀内疚。只是太平军还没有消灭,不想再树一个大敌,所以隐忍下来出此一计。君相都把我们兄弟视为心腹,而弟弟你上疏却言不由衷。恐怕朝廷会怀疑我们兄弟意见不合,甚至会怀疑你善用权术。”

信中,曾国藩对弟弟的批评之意不掩而发,其千言万语背后不过一个主旨: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说,言不由衷都是不合乎为臣原则的行为。曾国藩虽然理直气壮地指责弟弟,但他本人也并不是时时处处都以“诚”为原则。在他看来,偶尔的不诚并不代表全部,也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处事原则,就像对敌人、对恶人,就没有诚的必要。

生活中也有很多善意的谎言,是没有任何恶意,也不会造成伤害的,这样的不“诚”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毕竟这样的善意谎言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我们还是应该做到诚实,真诚待人,真诚做事。

曾国藩的一生对人诚恳,做事诚实,他的生活少些遮掩,胸怀中多些坦荡。在现代,“诚”是情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诚还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何时何地,对待怎样的人或事,尽量做到诚实,会让我们的人生减少许多遗憾,多很多色彩。诚为人立之本,没有诚,一个人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坚守“诚”这一字,是对别人、对自己最大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