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6年百強產業園區前三從未變動 歷年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彙總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據數據顯示,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產業園區合計GDP為18.6萬億元,超過同期全國GDP的五分之一;稅收收入3.3萬億元,接近同期全國稅收收入的四分之一。同時,兩類國家級產業園區發展回穩;2017年,兩類國家級產業園區的GDP同比增加8.8%,高於全國GDP增速近2個百分點,其中經開區增速為9.9%,高新區增速為8.3%;稅收收入同比增加12.6%,高於全國上繳稅收增速近2個百分點。

在2018年12月3日,由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和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主辦的《2018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暨《園區不惑——中國產業園區改革開放40年進程》出版發佈會在上海同濟大學舉行,會上發佈了“2018年中國國家級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百強榜單”。據瞭解,榜單是採取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指標評價而得出100強產業園區,其具體評價體系指標如下:

評價體系指標

連續6年百強產業園區前三從未變動 歷年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彙總

據報告顯示,2017-2018年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整體呈基本穩定態勢,園區發展綜合指標較上年度有所回升,但其所處發展環境面臨的壓力趨增,園區發展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在園區追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營商環境優化、園區合作深化、國際化發展路徑拓寬、園區新舊動能轉換以及生態優化發展等值得關注的熱點問題。

從榜單上看,2018年中國國家級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百強園區中,位於前5位的園區分別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其中,江蘇入選產業園數量位居榜首,數量為20家;其次為山東,產業園數量為11家;排名第三的是廣東,產業園數量為9家。

連續6年百強產業園區前三從未變動 歷年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彙總

歷年中國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榜單彙總一覽

從近6年中國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榜單來看,百強榜產業園區總體情況穩定,前三甲從未變動過。據數據統計顯示,有76家產業園區連續6年入選百強榜,15家產業園區連續6年入選百強榜前20強。其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6家產業園區連續6年入選百強榜前10強。百強榜前3強園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蘇州工業園區也連續6年未發生改變。

連續6年百強產業園區前三從未變動 歷年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彙總

2016-2018年中國國家級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百強榜單彙總如下:

連續6年百強產業園區前三從未變動 歷年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彙總

連續6年百強產業園區前三從未變動 歷年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彙總


連續6年百強產業園區前三從未變動 歷年國家級產業園區百強彙總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9-2024年中國產業園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