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賜予我魏瓔珞的“獨特性”吧!

1.

美國的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裡面有句臺詞很火,火到我在網上看到別人的視頻截圖,很久沒看電影的我忍不住去看了。

裡面有句臺詞是:

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也有理想的話,就要努力去實現。

夢想確實是很美好,但是,在整天工作,三點一線的生活裡,都一點點的把它埋藏在心裡的最深處,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把它遺忘在了歷史裡,也許在聚會的時候,還拿來當樂趣調侃。

然而,有些人卻能衝破這重重阻礙,打破壁壘,撞掉南牆,只為自己心中的目標,究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因為他們敢於做外人看起來格格不入的事,不被別人影響,保留自己做事的目的,最後成為了擁有“獨特性”的人。

做格格不入的事,才能“顯擺”自己的獨特性。

請賜予我魏瓔珞的“獨特性”吧!

2.

我之前就是看到別人在做什麼,那我就去做什麼,還怕跟不上他們的節奏,最後,他們跟我說,這樣做下去什麼都得不到,還不如早點去做別的事。

就像是在一棟有一百層高的樓,都知道頂樓的風景是全世界最美麗的。

而電梯直達的,只屬於已經在頂樓的人,或者頂樓的家人。

沒有權利坐電梯的人呢,想要看這全世界最美麗的風景,只能從第一層開始爬起,一步一個腳印。

然後我好不容易的爬到十層樓,聽到已經在十五層,還是二十層樓的人說,頂樓的風景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好看了,甚至不值得一看,還是換棟樓去看看吧。

旁邊有很多跟我一樣在第十層的人,聽到上面的人那麼說,就信以為真的往下走,而我看到很多人都往下走,那我也就往下走吧。

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最後帶給我的就是隻能看到第十層樓的風景,不知道更高一層是怎麼樣的。

而有一天我爬了另一棟樓,這次我打算不聽別人說的話,不跟隨大眾一直走,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而當我踏上了第十五層的時候,看到了比第十層更好看的風景。

到了第二十層,又看到了比第十五層好看的風景。

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知道風景是否依舊,或是更勝以往。

請賜予我魏瓔珞的“獨特性”吧!

3.

我很喜歡的一個明星歌手周杰倫,他剛開始創作的時候也顯得格格不入。

他剛開始把中國風和RNB融合在一起,受到了很多歌手的不理解,因為當時正值國內搖滾樂的崛起和主流的流行音樂,都覺得他寫的歌太稀奇古怪了。

甚至第一次去參加選秀節目的時候,評委批評他唱歌時口齒不清,第一輪就慘遭淘汰。

也給很多已經在當時很有名氣的歌手,寫歌,但都被認為曲風怪異而被拒絕了。

比如《雙截棍》這首歌,本來是為了向李小龍致敬給張惠妹寫的,但阿妹就是覺得曲風怪異而給拒絕了。

最後老闆吳宗憲忍無可忍,就讓用他十天的時間,創作五十首歌曲,如果能完成,吳宗憲就挑選十首幫他出唱片。

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周杰倫完成了,吳宗憲也幫他出了第一張專輯,從而一炮而紅,紅遍了整個90年代,到現在名氣也一直高居不下。

周杰倫用自己的獨特性,成功的C位出道,要是他一直隨大眾,那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一群穿著一樣白衣服的人,沒人會太注意誰是誰,但是在一群人都穿著白衣服裡面有個人穿著紅衣服就會顯得特別顯眼。

請賜予我魏瓔珞的“獨特性”吧!

4.

知乎大V採銅在《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書中也重點提到過,獨特性就是最好的競爭力,請堅持你的與眾不同。

在我們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創業時代,要是沒有自己的獨特性,不能讓人記住你的與眾不同,那會很快的消失在人海中,真像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在戰略管理領域裡,很多學者認為最好的競爭策略並不是教你如何跟其他人競爭,而是開拓出一條獨一無二、罕有競爭者的道路。

戰略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說:“戰略的意義就在於讓你遠離競爭,戰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

寫文章,做音樂,還是在職場上,創業期,如果沒有什麼能讓人覺得獨特的,讓人眼前一亮的,印象深刻的,那誰都可以做得很好,何必要選擇你呢?

獨特性也是最好的競爭力。

請賜予我魏瓔珞的“獨特性”吧!

5.

值得一提的是,獨特性不是耍流氓,讓人以為你這樣做“很酷”,而是根據事實,做出的與眾不同的事,符合法律道德。

獨特性也不是盲目的,就像寫文章,想要寫出有獨立見解的文章,前提要先學會寫作吧。

要創造出紅遍一個時代的歌曲,也要先學會怎麼看歌譜,知道是哪些旋律,碰撞出來的火花……

剩下的就靠努力了,再帶點運氣。

盡人事,聽天命。

也只有踏上去了才能看到那一層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