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念 論


概 念 論


柏拉圖認為:一切可感覺到的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相對的,因而是不真實的、個別的。具體的事物都有一般的概念,一般概念是永恆不變的、絕對的,以而是真實的。

例如每個具體的人是變化的,而人的概念則是不變的,所以人的概念比具體的人更真實。他把這種一般概念叫做"理念",各種理念構成客觀獨立存在的理念世界;而具體的物質世界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概念這一論調當然不是柏拉圖獨有的理論,真正的概念形成於人類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這一過程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原始社會,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兩百萬年前。

人類在生存與發展中一直處於食物鏈的低端,也正因為處於食物鏈的底端,為了生存,人類不得不是探究超出自然進化的方法,即使用工具、用火。

赫拉利曾在《人類簡史》中多次提及整個人類的進化過程,詳細的闡述了人類在發展中是如何一步步取得文明,進而形成社會的。

概念伴隨社會的形成而存在,最初始的概念一定是虛無縹緲的一種約束,當然也是用於統治人類的利器。

人類第一次形成概念,應該是從部落之間的狩獵得知,這一點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進行了詳盡的介紹。之後,為了對數以萬計的人類進行馴化,或者說是一種支配,少數人開始進行虛構所謂的神話,以期藉此形成完整的體系,即統治。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中,人類因為這種本就想象的共識創造了匪夷所思的發展,更衍生出諸如愛情、成功、未來、夢想等一系列共同遵守的意識。

這些概念真實存在於每個人群之間,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形成了一條條被稱之為真理的標準。真理由勞動人民的實踐得出,卻又像是一種本就不存在的意識形態的聚合。

從野生動物到形成社會,人類大概率的就是依靠概念的支撐。譬如,做學問的人把知識看做一生追求的信仰;健身的人把完美的軀體當做成功;進行交易的人希望獲得鉅額的財富。這一切本來在世界上虛無的東西,經過整個人類的加持,變得如此可怕。

人類一代代的追求財富,一代代的傳播文明,一代代的建立秩序,只是為了能夠得到一個更為安穩,或者說不為生存擔憂的空間。這一空間不是封建君主的疆土,不是資本支配下的市場,也不是其樂融融的家庭,這一空間是建立在未人類永續發展的基礎上的概念。

就如安德森書寫的《想象的共同體》一樣,柏拉圖、赫拉利這些人類發展的貢獻者更多的是看到了世界的本質,看到了人類對於概念的執著,以及社會的本來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