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考綱變了 鶴城考生如何備考?

2019年高考考綱做了較大修訂,有三大變化,增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 完善了考核目標,調整了考試內容。對應這些變化,數學學科也做了相應調整:1、增加了數學文化的要求。2、在能力要求內涵方面,增加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要求,同時對能力要求進行了加細說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確具體。3、在現行考試大綱三個選考模塊中刪去《幾何證明選講》,其餘2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範圍都不變,考生從《座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2個模塊中任選1個作答。

根據這些變化,資深教師給出數學備考建議,供考生複習參考。

迴歸教材,一舉多得。

迴歸教材至少解決三件事,既解決了考綱對能力內涵方面的基礎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要求,又解決了學生對數學文化的初步感知。通過迴歸教材引導學生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強化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聚力共性通法。通過迴歸教材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各章節後面的“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和“實習作業”等材料,使學生對教材裡中的中華傳統數學文化經典實例有所理解,從中感悟到中國古代數學文化與高中相關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繫。

補充數學發展歷史,增厚 數學文化底蘊。

針對高考數學考綱的變化,要重視“數學文化”。近兩年高考已經考了秦九韶多項式求值算法和《九章算術》中的“更相減損術”,我們要積極挖掘這方面的數學文化背景與高中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 。可以參考《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綴術》、《張丘建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 經》等算經十書及《四元玉鑑》、《算學啟蒙》、《數書九章》、《測圓海鏡》等古典數學名著,從中選取與高中數學有密切聯繫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每週擠出一小節時間,感受中國古代數學文化歷史背景,體會中國古代數學文化之精髓。

2019年高考考綱變了 鶴城考生如何備考?

選考題複習策略。

究竟選擇哪個選考模塊作為選考題?要因人而異。基礎好的考生應該兩個模塊都複習,考試時以分值最大化為選擇標準。中等生應確定自己的主打選考題,在模擬考試和平時訓練時解答主打選考題,每次模考後把另一個選考題做一做,不牽扯更多精力。基礎弱的同學可以現在就確定選考模塊。

看題與寫題。

在複習中,基礎好一些的學生不妨試試另一種解題方式,看題不寫題,即用眼睛去閱讀習題,用腦袋去思考解題,堅決不動筆寫題,這對培養閱讀能力、訓練思維能力都很有益處。做衍生題的最大好處是對相關類型習題的解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便於對此類方法的掌握與運用,而且還可以將該解法進一步延伸拓展,達到舉一反三的功效。在同類習題中只要有一道題按高考評分標準進行規範書寫,其它衍生題則均可以採用看題方式去做題,既節省了時間,又鍛鍊了思維能力。

在複習基礎上,還要不斷夯實“三基”,強化學科核心素養,重理解輕死記,重創新輕模仿,養成一日一梳理,一 週一總結的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