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于敏同志,走了。

2019年1月16日,中國的“氫彈之父”于敏,走完了93年的人生。

九十三年,於無聲處聽驚雷。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于敏是個天才。

1944年,18歲的于敏考入北京大學,新中國成立那年又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研究生。

一次數學考試,題目難度極大,數學系本系學生的平均分尚不足20分,最高分不過60分。

但一張100分的試卷震驚了校園。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張試卷竟出自一個物理系旁聽生——于敏。

于敏對理論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以及更重要的,天賦。

年輕時聽學術報告,于敏可以在報告人剛剛列出公式時不假思索地給出正確答案。

日本理論物理學泰斗朝永振一郎讚歎于敏為“國產土專家一號”,因為這個年輕人從沒有出過國,也沒有接受任何外國理論物理學家的指點,全靠自己鑽研,就將中國的原子物理水平帶上了新的高度。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然而,歷史偏偏同這位註定要成為理論物理學大師的年輕人開了個玩笑。

1961年的一天,于敏的領導錢三強找到他,問到:“院裡研究決定, 請你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你看怎麼樣?”

自1951年他畢業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來,于敏已經在原子物理領域徜徉了10年,奮鬥了10年。

接手氫彈研究,就意味著隱姓埋名數十年,一生默默無聞。

更何況,氫彈理論並不是于敏最感興趣的課題。

但于敏說,愛國主義壓過興趣,過去學的東西都可以拋掉。

一定要全力以赴搞出氫彈來!

於是,中國有了氫彈,有了武器化、小型化、威震敵膽的氫彈。

想起了華羅庚同志。

一個終身只有初中文憑的數學奇才。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從15歲開始,貧病交加的華羅庚,用5年的業餘時間,自學完成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所有數學課程。

19歲開始在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20歲時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中國數學界。

21歲破格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員,自學多門外語,並在國外雜誌發表論文。

23歲,破格升任清華大學助教,上講臺給年齡差不多的本科生講微積分。

華羅庚的天才甚至令應用數學巨擘諾伯特·維納傾心,1936年,年僅26歲的華羅庚在維納的極力推薦下,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學。

彼時的英國,是世界數學的中心,劍橋大學數學系主任哈代更是學界翹楚。他對華羅庚說,如果你願意,兩年就能拿到劍橋博士學位。

但華羅庚回答到:“我只有兩年的研究時間,自然要多學點東西,多寫些有意思的文章,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縟節,太浪費時間了。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學位。”

康橋兩年,華羅庚成長為擁有世界聲譽的大數學家。

1950年,榮譽等身、已經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終身教授的華羅庚,毅然選擇回到剛剛成立的新中國。

有人說,這是華羅庚學術生涯的轉折點,因為在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這位數學奇才犧牲了個人的學術研究,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培養數學人才和用數學方法發展生產力上。

數學界少了一個高產的論文作者,中國多了一位人民數學家。


不能不提錢學森同志。

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建立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

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工程控制論,還有你所知道的關於航天科技的一切……

能獲得上面任何一個頭銜,在上面任何一個領域取得突破,都是科技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錢學森,“我全都要”。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1955年,這個“走到哪裡都能頂五個師”的人,終於衝破千難萬險,回到了他魂牽夢繞的祖國,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在與學界的朋友聊天之時,我總能聽到一種觀點:

“如果錢學森留在美國,一定能做出更多成就。”“如果華羅庚留在美國,一定能做出更多成就。”“如果於敏去美國,哪怕不去美國,在國內做理論物理,中國早就能拿諾貝爾物理獎了。”

我相信,憑藉他們過人的才智,在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最發達、科研條件最優越的美國,他們一定能做出同樣驚人的學術成就,他們在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甚至可以比在國內多得多。

那樣的話,于敏、華羅庚、錢學森的學術成果,當然也是對全人類的貢獻,畢竟科學無國界。

但是,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舊中國,千瘡百孔;新中國,百廢待興。

經歷過舊中國的科學家一定感同身受。

在美國,就算論文千百篇,就算個人榮譽齊身。

但在大洋對岸,人民依舊要生活在超級大國的核訛詐下,人才隊伍亟待建立,生產力亟待發展,國家渴望安寧。

一邊是自己,一邊是同胞,何去何從?

這些為國奉獻的科學家,一定用他們智慧的頭腦思考過這個問題。

不能做點什麼改變億萬同胞的命運,于敏不能接受,華羅庚不能接受,錢學森不能接受。

他們如果留在國外,他們如果選擇潛心於學術研究,固然能夠為人類的偉大成就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他們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們選擇了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讓同胞們能夠分享人類的偉大成就,讓同胞們永遠不用擔心被“開除球籍”。

所以他們回來了,犧牲了自己,為我們每個人的幸福,竭力盡智。

我不是英雄史觀的信奉者,我相信,即使沒有于敏、沒有華羅庚、沒有錢學森,中國依然能突破氫彈,生產力依然能發展,衛星依然能上天。

但時間必定大大延後,我們會錯過稍縱即逝的戰略機遇,中國也不一定會像今天這樣繁榮,像今天這樣安寧。而英雄的作用,正在於此。

什麼是英雄?

什麼是俠之大者?

什麼是國士無雙?

憶昔崢嶸歲月稠

朋輩同心方案求

親歷新舊兩時代

願將一生獻宏謀

身為一葉無輕重

眾志成城鎮賊酋

喜看中華振興日

百家爭鳴競風流

——于敏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網友說:俠之大者,護國之安寧!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也有網友說:我們從來不是敬重諾獎的威名,而是敬重諾獎得主為人類事業作出的貢獻,先生的貢獻不需要諾獎來證明!


一念之擇,中國少了位諾貝爾獎得主!網友:他的貢獻不需這個獎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