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虧啟示錄:商譽大幅計提減值,投資機會來了?

暴虧啟示錄:商譽大幅計提減值,投資機會來了?

歡迎點擊左上角關注並置頂”初善315“!

暴虧啟示錄:商譽大幅計提減值,投資機會來了?

最近有一個觀點很流行:上市公司通過財務大洗澡尤其是商譽減值之後,來年業績必定高速增長,從而帶來股價的上漲,在商譽暴雷之後,投資者應該選擇的是買入而不是賣出。這種說法的根源在於商譽屬於已經發生的實際支出,暴雷之後並不需要繼續發生支出,同時商譽減值隻影響利潤表,只是會計虧損,並不影響現金流。

持這種觀點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即使是初善投資交流群裡與初善君一起耳聞目染商譽問題這麼久的投資者。

基於此種考慮,抄底商譽暴雷的上市公司合適嗎?

暴虧啟示錄:商譽大幅計提減值,投資機會來了?

1、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影響分析

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跟任何一項資產一樣,包括貨幣資金,都應該至少每年年底進行“減值測試”。貨幣資金等資產之所以沒做減值測試,是因為我們默認銀行存款等資金是100%安全的。商譽如需減值,則構成利潤表上的“資產減值損失”。減值測試的方法之前也多次聊過,一般都用現金流折現模型(DCF法),會涉及盈利預測、折現率預測等內容。

商譽的減值一旦發生後續不得轉回。應收賬款、存貨的減值可以轉回,意味著存貨今年因為價格下跌發生減值明年產品價格回升就可以做多利潤,因此這些資產的減值天生具有調節利潤的功能。商譽不同,商譽的減值一旦發生後續不得轉回,換言之企業可以通過商譽減值降低當期利潤,但不能後續通過轉回商譽減值再增加利潤了。

商譽最無奈的地方是永無止境的減值壓力。即使併購公司超預期完成業績,即使實現的業績已經遠超商譽本身,商譽依然放在那裡,未來依然有減值壓力。根據目前的會計準則,併購對象業績好,商譽不能攤銷,就一直放在哪裡,但只要預期併購對象未來業績不佳,就可能進行減值。除非經過很多年份,被併購公司的估值明顯高於被收購時的估值了,商譽減值可能才不是問題,比如美的集團併購的小天鵝,小天鵝現在市值都超過400億了,幾億的商譽自然不值一提。

商譽減值會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利潤表上通過增加資產減值損失減少當期利潤,這也是大家看。到動輒虧損幾十億的原因。資產負債表上減少非流動資產的商譽科目,同時減少了總資產,當虧損結轉到未分配利潤時,還會減少淨資產。但是跟固定資產等減值一樣,不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

看完上面的分析,是不是確實認為商譽減值沒問題,反正遲早可能都要減值,與其等到以後減值,不如現在一筆減掉,然後輕裝上陣。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暴虧啟示錄:商譽大幅計提減值,投資機會來了?

2、商譽減值可能帶來的蝴蝶效應

相信各位投資者對蝴蝶效應都略知一二,而商譽減值可能是引發企業不斷暴雷的那隻蝴蝶。

首先,資產減值就是資產減值,意味著收購資產盈利能力不及預期或者大幅下滑,這種下滑可能是一時的,也可能是一世的。如果是一時的,那麼計提商譽減值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這就是明顯操縱業績,進行業績洗澡,因為一時的業績下滑並不需要計提商譽減值,至少不需要大幅計提商譽減值。如果是一世的,意味著收購的資產大幅貶值,很難再恢復至以前的盈利狀態。

以天神娛樂為例,其商譽餘額最高金額是收購北京幻想悅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29億。幻想悅遊16-18年業績承諾分別為25000萬、32500萬、40625萬,天神娛樂花了34.17億元。幻想悅遊於2016年度、2017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分別為25,651.02萬元、33,163.15萬元,達到業績承諾,而2018年上半年依然實現了1.2億的淨利潤,同比略有增長。看來天神娛樂收購的資產盈利能力下滑是一時的,不過這種資產怎麼就需要計提那麼大的資產減值呢?為了業績洗澡,估計真的連跟巴菲特吃飯的那張老臉都不要了。

其次,商譽減值意味著公司的管理層戰略眼光存在問題,根本不值得投資。這個問題不深入。

再次,一旦減少淨資產,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會大幅上升,意味著可能觸及有息負債的歸還條件,從而對現金流帶來極大的影響。

比如天神娛樂,預計虧損73-78億元,如果按照折中虧損76億的話,那麼天神娛樂的淨資產將由2018年9月30日的97億減少至21億。由此,公司資產負債率將可能由不到30%上升至70%,這對互聯網公司幾乎是致命的。於是我們看到中證鵬元將公司的債券的信用評級下調。

當然,以上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來自監管,一旦因為一些騷操作被立案調查,那麼公司的問題將會徹底暴露,輕則ST,重則退市。

暴虧啟示錄:商譽大幅計提減值,投資機會來了?

3、抄底需謹慎

可能依然很多朋友覺得我在危言聳聽。

畢竟上市公司收購這些所謂資產花的錢遠遠大於現在的市值,如果把這些資產賣出去,豈不是可以得到很多現金。事實上,很多上市公司也是這麼想的,先把減值計提了,等待機會把資產賣掉,可以坐高利潤,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可事實上是,除了人傻錢多的A股上市公司,誰會願意接盤這些資產呢?在監管越來越嚴格的今天,左手倒右手已經沒那麼容易了。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看看商譽計提減值高的公司現狀如何?

2017年堅瑞沃能計提商譽減值46億,當時股價三個跌停至5.55元打開,截止目前,收盤價約1.38元,股價又跌去了75%。為什麼會這麼慘呢?

因為這個屬於長期贏利能力下滑,子公司沃特瑪鋰離子電池(組)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銷售及服務業務大幅減少,當期營業收入主要係為緩解債務壓力,折價處置、變現存貨等資產形成,毛利率大幅下降。此外,由於公司銀行等付息債務規模較大,當期計提利息費用大約4.8億元。同時,公司收到證監會的處罰。

於是我們看到,堅瑞沃能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的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500,000.00萬元至545,000.00萬元。同時存在暫停上市的可能。公司目前預計2018年末淨資產有可能為負,如決算後公司2018年末淨資產為負,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第十三章相關規定,公司出現“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淨資產為負”,深圳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暫停公司股票上市。

再比如巴士在線、保千里、聯建光電等等,股價都創出了新低,均存在被暫停上市的可能,這些公司2018年分別計提了15億、8億和6億的商譽減值。

當然,這條選股路徑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一定存在被錯殺的個股,只是選擇上需要仔細甄別,初善君認為要點如下:

一是收購資產的長期盈利能力問題不大;

二是不會對上市公司本身產生負面的連鎖反應;

三是估值足夠低。

有些公司真的壞的很!

暴虧啟示錄:商譽大幅計提減值,投資機會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