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最近肆虐的寒風讓全國各地都感受到了冬天的威力,據報,今日最高溫僅為 -1 ℃,最低溫為 -10 ℃,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三九”又來了。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 19 天到第 27 天。這意味著,從今天開始,疾病最愛在這些日子裡扎堆,但同時也是進補的最佳時機。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在我國曆史悠久。古人認為,冬季是陽氣內藏的季節,是保養和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應講究養藏之道,《黃帝內經》明確提出“冬三月,此謂閉藏”的觀點。這確實很有道理,進入冬季後,為適應外界日漸變冷的氣候環境,人體會作出許多相應的調整,比如: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人體的消化機能增強,食慾變得旺盛,不僅對高熱量食品的需求增多,吸收功能也變得更好,有助於將攝入的營養藏於體內。那麼如何科學進補,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進補原則:保溫防寒御燥

保溫。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禦寒。部分觀點認為,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特別怕冷的人可多補充一些連根帶皮的蔬菜。這類蔬菜生長在土壤裡,其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及營養素。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防燥。冬季氣候乾燥,人們常有鼻幹、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除了必要的補充維生素 B2 和維生素 C 外,還建議多吃些潤燥的食物,如可以常飲梨水可以滋陰生津,潤燥止咳,防止天氣乾燥導致的口乾、咽乾。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另外,冬季進補時應從小量開始,根據自己的感覺適量遞增,以精力充沛、食慾正常、不燥不熱為宜

,這樣才能達到科學進補的目的。

除了進補,前提是腸胃要足夠強大健康,能夠消化吸收食物的營養被身體所用。如果遇上難以消化的進補食物,和不太給力的腸胃系統,那這些進補食材就會堆積在體內,造成消化不良、上火、便秘等一系列問題。

進補講究:依據體質

就算是食補也是有講究的,體質不同,適宜的食物也不同。一般來說,可以根據不同的體質,分為四種不同的食補方法:

平補。指那些性氣平和,能幫助維持健康和生命的食物。如穀類、豆類、乳類、水果和蔬菜類。這類食品性能平和,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的人也都可以食用。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溫補。指食性溫熱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黃鱔、甜食、紅棗、桂圓、荔枝以及蔥姜辛辣之品等。冬季怕冷的女性常吃這類食品可助陽,改善一到冬天就怕冷的感覺,也能幫助增強體質。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清補。指食性寒涼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綠豆、黃瓜、螺螄等,有清火作用,適合一到冬季乾燥天氣就上火的人。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溫散。指性味辛熱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這類食物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在冬季的雨雪天氣,可以用來幫助禦寒和除溼。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那麼具體來講,每種體質有什麼特徵,又適合怎樣的方法呢?

體質1 最怕冷的陽虛體質

特點:陽虛者最大的特點就是怕冷,常常表現為腰膝冷痛、四肢冰涼、大便溏薄、小便頻數等一派寒象。

指南:冬季是陽虛者最佳進補季節。對於陽虛者,食補應以羊肉、狗肉、鴿肉、胡桃仁、韭菜、海參等食物為主;藥補可適當選用鹿茸、桂皮、茴香、乾薑、巴戟天、補骨脂等補陽驅寒的藥物。

體質2 口舌乾的陰虛體質

特點:陰虛者一般唇紅舌紅、口乾咽燥或聲音嘶啞,手足心熱、午後潮熱、頭暈耳鳴,特別是夜間潮熱、心煩失眠、腰痠盜汗、大便幹

指南:食補應以鵝肉、鱉、龜、藕、銀耳、芹菜、菠菜、芝麻等為主;藥補可選用麥冬、天冬、生地黃、龜板等補陰藥。

體質3 感覺累的氣虛體質

特點:氣虛者在日常生活中常感到全身乏力、疲憊不適,伴有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表現,且常易感冒。

指南:對於氣虛者,儘量不常吃冰冷寒涼或未熟食品,食補可選用山藥、黃豆、大棗、蓮子、桂圓等;藥補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炒白朮等補氣的藥物。

體質4 沒血色的血虛體質

特點:

血虛者最突出的特點是面色蒼白,甚至口、舌、唇、指甲都色淡,沒有血色,且常常伴有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狀。

指南:對於血虛者,食補可選用紅棗、龍眼肉、豬血、鴨血、動物肝等食物;藥補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何首烏等補血的藥物。

進補註意:有所不宜

大補並不是所有人都受用,尤其是以下幾類人群,在進補時更要慎重選擇適宜的方式。

脾胃虛弱者慎補

脾虛、腸胃不好的人,對食物的吸收消化本來就不好,如果再吃些滋膩、厚重的食物可能會導致脾胃運作失常,影響消化、吸收。

腎功能不全者慎補

腎功能不全的人進補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後,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如果腎臟不能及時處理蛋白質分解物,又容易引起水腫、高氮質血癥以及嚴重的尿毒症。

幼兒不宜進補

幼兒正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時期,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但各臟器的功能是尚未完善的,如果盲目進補,不但對孩子沒有益處,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髮育。

進補誤區:虛不受補

很多老百姓急吼吼的就開始了進補大餐。可大餐過後,卻常又覺得腸胃不適。於是有的人便認為自己虛不受補,放棄了進補計劃。其實問題不在於進補的食物上,而在於進補的方法不對頭。

冬季進補時,最好先做引補,調整好脾胃功能,為大補做好準備,這樣就可以避免進補的不耐受反應,使得進補事半功倍。什麼是引補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調好,可吃吃些健脾開胃藥物,如黨參、太子參,炒意苡仁,山藥、蓮子,砂仁等。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進補方式:不止於吃

說到進補,第一個想到的也許是吃補品,但除了藥補和食補之外,睡覺進補也是重要的輔助手段。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睡眠對養生意義重大。如果睡得不好,補得再多也收效甚微。現在抱怨睡不好的小夥伴大有人在,睡眠也好像成了“時代病”,尤其很多女性朋友,要不入睡困難,要不多夢眠淺。

其實,女性的睡眠問題,多與氣血有關。長期睡眠不足,必然導致氣血虧虛,而氣血虧損,也會讓睡眠質量進一步變差。除此之外,氣血不足,也是女性的常見問題。比如女性多思慮,容易情緒化。而情緒與肝相關,肝為“將軍之官”,主藏血。如果肝氣不疏暢,就很容易氣血虧損。另外,女性的生理特徵也決定了很多女人容易氣血不足。

現在,很多女性也都認識到補益氣血的重要性,冬令進補的時候,最常見的要求也是補氣血,然而如果不注意同時配合睡眠調整,也不是長久之道。

《黃帝內經》對四季的起居規律有詳細的論述:“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陽光。” 早臥晚起,無擾乎陽,去寒就溫,無洩皮膚。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另外,冬日適當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所以,冬季睡覺養生之道,就應該順應自然規律,早睡晚起,以免擾動陽氣,損耗陰精。睡前可以用熱水泡泡腳,幫助放鬆,以利睡眠。

冬令進補有講究|熱點

最後提醒大家,冬季進補花樣繁多,還是要根據個人狀況進行合理選擇,適度進補有益健康,盲目進補欲速不達。尤其感冒後不可驟然進補,或者平素脾胃虛弱、痰溼和溼熱體質的人也不宜喝老母雞湯進補,冬令進補非常專業,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