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傳統工藝——老鐵匠的「打鐵」

古老的傳統工藝——老鐵匠的「打鐵」

人生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

打鐵:日夜在煉爐旁忍受炎熱,活著就如入地獄。所以打鐵還用來表示和自己一起受過苦的人,形容關係緊密,三者中打鐵位居第一位,可見其難度。

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這種工藝,雖然原始,但很實用;雖然簡單,但並不易學。隨著打鐵技藝的不斷髮展,打鐵,慢慢衍生成了一門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

古老的傳統工藝——老鐵匠的「打鐵」
古老的傳統工藝——老鐵匠的「打鐵」

傳統打鐵工具有鐵匠爐、風匣、手錘、砧子、大錘、磨石等。打鐵鋪也稱“鐵匠爐”。屋子正中放個大火爐,爐邊架一風箱,風箱一拉,風進火爐,爐膛內火苗直躥。要鍛打的鐵器先在火爐中燒紅,然後移到大鐵墩上,由師傅掌主錘,下手握大錘進行鍛打。右手握小錘,左手握鐵鉗,在鍛打過程中,上手要憑目測不斷翻動鐵料,使之能將方鐵打成圓鐵棒或將粗鐵棍打成細長鐵棍。

打鐵先得本事硬,首先就得有個好身體,沒有力氣不能打鐵,沉重的大錘輪番起落,需要的是氣力和耐力。一個好的鐵匠,更是需要不斷地累積經驗。

打鐵工藝

1.揀料:挑揀好鐵料可以節省作為燒料的煤炭和鍛打時間。主要靠打鐵師傅的經驗,通過目測與手掂來挑選合適的鐵料。

2.燒料:挑好鐵料後,喂入爐灶裡,立刻來回拉動風箱手柄鼓風燒旺爐火(現在大多使用鼓風機替代,節省人力)。鐵匠手握長柄鐵鉗夾住鐵料翻動,使鐵料充分受熱,軟化。

3.鍛打:將加溫到一定程度的鐵料夾到鐵墩上,舉錘敲打。若打製的是小件器具,鐵匠一人就可拿著小錘反覆敲打定型。若是大件器具,須得兩三人掄大錘輪流敲打。

4.定型:鍛打後的鐵料逐漸失去火紅的顏色和足夠的溫度,鐵匠再次將它喂入火塘裡,再次燒料。定型是個反覆的動作,直到初具成品模樣。

5.拋鋼:鐵匠手下的器具,只要是刀具之類的都要拋鋼。而鋼料下在刀具上的多寡與均勻度,往往成為顧客評定該刀具好壞的標準。拋鋼有兩種方法,一曰明鋼,一曰暗鋼。所謂明鋼,是在刀具的關鍵部位,刀刃上用鋼全部包裹了鐵料;所謂暗鋼,是在刀刃的部位將鋼與鐵混雜敲打在一起。

6.淬火(這是打鐵工藝中最精華的部分):打製鐵器過程中,定型和拋鋼兩道工序都夾雜著淬火這一工序。打造的鐵器好不好,火候的掌握和冷卻是關鍵。淬火時,常用的冷卻介質有鹽水、清水和油三種。而最多被採用的是普通的涼水。鍛好的鐵件放入水內,“哧啦”一聲,熱氣騰起,即可將之取出來。淬火時,須保持鐵器的足夠溫度。有些經驗豐富的鐵匠會在普通水裡淬水之後,加溫再度放鹽水裡淬火,以增加光澤度。

7.回火:鍛件淬火後硬度變高了,但脆性大了,容易變形,甚至出現細小的裂紋。可將之重新放回火爐加溫來調整硬度。

8.澤油:所謂澤油,就是在鐵器回火後趁高溫尚存,迅速夾塊豬肉(或直接用植物油,甚至豬皮也可以),將豬肉豬皮貼到器具上反覆摩擦,鐵器的高溫使豬肉滲出豬油塗抹在器具上,這既有助於提高光澤,又能使得器具長時間不生鏽。

古老的傳統工藝——老鐵匠的「打鐵」
在以前一個鐵匠,能維持一個家子的生計,到了90年代中後期,機器生產開始衝擊手工鑄鐵業,許許多多的打鐵匠也放棄了打鐵,出城務工,打鐵手藝也因此日漸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