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國外兩開花 螞蟻金服國際化戰略成效顯現


國內國外兩開花 螞蟻金服國際化戰略成效顯現

2月18日消息,螞蟻金服日前正式收購英國跨境支付公司WorldFirst(萬里匯),此時距離2016年10月已經過去兩年時間。當時的螞蟻金服迎來了自己的兩週歲生日,其國際化戰略目標正式浮出水面:

“未來四年內,螞蟻金服的用戶要有一半在海外。”

從近年來的海外投融資動作不難看出,螞蟻金服計劃在東南亞率先站穩腳跟,與此同時進軍歐美。雷鋒網AI金融評論根據公開資料,將其2015年至今的金融科技海外投融資情況整理如下。

國內國外兩開花 螞蟻金服國際化戰略成效顯現

先行南下,走支付寶模式本地化

在這個“四年之約”的國際化戰略目標出來之前,螞蟻金服已經瞄上了東南亞市場。縱觀近四年來的投融資動作,螞蟻金服的主要策略是“扶持”當地電子錢包打造本地版“支付寶”。

第一步是印度——2015年,螞蟻金服對電子錢包Paytm完成投資之後,又聯合阿里巴巴進行多次注資,並且派出技術團隊到印度協助改進產品,在原有的支付服務基礎上新增餐飲、打車等一系列生活服務場景,向全功能錢包的定位邁進;到2017年年初,螞蟻金服開始培養Paytm工程師修改和實現本地定製化的能力。

隨後螞蟻金服與泰國的AscendMoney、菲律賓的Mynt都展開了類似的合作。在印尼,螞蟻金服則是選擇與傳媒集團Emtek成立合資公司,聯合推出電子錢包Dana。

螞蟻金服和Hello Pay則是在當地合併,後者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國都將以Alipay的名義推出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彭蕾卸任螞蟻金服董事長後接手負責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 而HelloPay正是其子公司,早在這樁合作之前螞蟻金服就已獲得Lazada的控股權。

資金、業務、技術多方輸出的效果,從用戶數增長可見一斑:2017年4月,Paytm用戶數從不到3000萬升至2.2億,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僅次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超過了Paypal。

用戶迅速增長的原因和龐大人口數量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並不像有著成熟金融基礎設施的歐美地區,當地的較低金融服務覆蓋率產生了巨大的市場潛力:截至2017年4月,在東盟國家,超過6.8億人口中,其中3.6億人口迄今無法獲得基礎的銀行服務。同時智能設備和互聯網的覆蓋率在迅速增長,需要搭載手機的支付寶體系也由此獲得發展的土壤——這使得不少當地民眾的第一個金融賬戶直接建立在移動支付上。

除了支付,螞蟻金服還選擇投資了印尼的消費分期公司Akulaku,該公司通過自營和引入第三方供貨商的方式,向用戶提供消費分期服務。之後進一步發展成為虛擬信用卡服務商,通過接入印尼本地的主流電商平臺提供消費分期服務。

西遊不易,先打通歐洲這塊寶地

在亞洲大展拳腳的同時,螞蟻金服的觸角也伸向了歐美市場,但這條路走得不算順利。

第一道路障正是完善的西方金融系統,大多數歐美國家早已建立起了以銀行卡為基礎的支付體系,民眾使用信用卡的消費習慣根深蒂固。因此螞蟻金服藉助中國人出境遊的潮流,先接入當地商戶進行合作,例如與澳洲聯邦銀行簽訂合作協議,讓前往澳洲的中國遊客可以通過該銀行的電商和POS系統來用支付寶的技術購物,澳洲人在購買阿里巴巴平臺商品時也可以使用支付寶。

但想要更加本土化更深入的合作,還有第二道路障:當地監管部門。

2019年2月,螞蟻金服正式收購英國跨境支付公司WorldFirst(萬里匯)。從WorldFirst的角度來說,比起單槍匹馬闖中國,似乎還是牽手當地巨頭更划算:這家機構曾於2018年5月向中國央行遞交了進入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申請,但在2019年1月撤回申請,同時傳出擬被螞蟻金服收購的消息。

但對螞蟻金服而言,這或許是在彌補當年的失利。

2017年1月,螞蟻金服宣佈併購美國跨境支付公司MoneyGram(速匯金),同樣也是保證其公司獨立運作、不改變其原有品牌。為確保能夠拿下這家公司,螞蟻金服將報價從8.8億美元提高到12億美元。

成立於1940年的MoneyGram分支機構遍佈30多個國家,並且在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擁有35萬個網點,且其快速匯款業務能讓資金直達全球約24億個賬戶,沃爾瑪、英國郵政、加拿大郵政及ACE Cash Express均是其重要合作伙伴——選擇直接收購自帶“嫁妝”的當地支付機構巨頭,對於資金雄厚的螞蟻金服來說自然是最方便快捷的辦法,已經成形的國內支付網絡和龐大合作資源可以直接整合到自己手中。

然而,儘管螞蟻金服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承諾,速匯金的數據基礎設施仍將留在美國本土,個人信息都將加密,並保存在美國本土的安全設施內,但美國當局仍然認為此舉將威脅本國數據安全。這樁交易在經歷長達一年的調查後,於2018年初被叫停。根據協議,螞蟻金服還需為此向MoneyGram支付3000萬美元的解約金。

這個結局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螞蟻金服即便是選擇其他美國本土支付機構,也很有可能面臨同樣的拒絕理由。

因此螞蟻金服將火力掉轉向歐洲市場,選擇WorldFirst低調完成了合作。這家創立於2004年的英國支付公司支持歐洲VAT(Value Added Tax,增值稅)的支付,以及全球71個電商平臺的交易,包括Amazon(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站)、eBay、Walmart.com、日本樂天、Lazada、Opensky、Newegg、Cdiscount、PriceMinister等。

值得注意的是,WorldFirst將於2019年2月20日正式關閉美國市場的業務。

南美非洲下個路口見

顯而易見,南美洲和非洲與東南亞類似,金融服務欠發達一定程度上也是金融高包容性的表現,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當地金融科技的最新進展獲得移動支付,信貸系統和P2P借貸機會。

與此同時,這些地區的金融科技創企輩出,投融資動態愈加活躍。以南美洲為例,CBInsights的數據顯示,儘管在2018年下半年,南美洲的政治局勢變得緊張,投資者開始撤出,但南美洲仍然刷新了自己的投融資記錄:2018年共發生了55筆金融科技相關融資,總值5.4億美元。畢馬威也在近日推出的2018年金融科技投資報告中指出,全球投資者對該地區的投資興趣正在聲紋。

因此,螞蟻金服國際投資主管Kenny Man表示,未來五年,螞蟻金服展開全球合作的重點市場將是南美洲和非洲的國家。

Kenny Man認為,一個明顯的趨勢正在顯現——移動錢包應用和基於移動互聯網進行的金融交易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將得到廣泛普及:“中國已經越過了傳統信用卡、直接進入移動錢包時代。同樣的轉變在世界的不同地區將會更加徹底和迅速,人們將會擁抱移動支付。”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很快聽到螞蟻金服攜手初創企業打造南美和非洲版支付寶的消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