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美國大選:投票前都說杜威贏定了,結果杜魯門翻盤!

美國大選終於落下帷幕,特朗普出人意料地成了贏家,而原本勝利在望的希拉里卻含淚落選。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1948年的美國大選,戲劇的一幕同樣上演過。

1948年的美國大選:投票前都說杜威贏定了,結果杜魯門翻盤!

這是美國政治史上最有名的照片之一:總統當選人哈里-杜魯門得意揚揚地露齒而笑,手中舉著一份《芝加哥論壇報》,其醒目的大標題日:杜威擊敗了杜魯門。專門蒐集歷史鏡頭的人士花費了高達900美元的金額購買這份預測失敗的珍寶。

托馬斯·杜威在那次總統選舉中當然並未擊敗杜魯門。《芝加哥論壇報》犯了相信民意調查資料的錯誤。因為民意測驗顯示,杜魯門贏得勝利的機會微乎其微。選舉前一天,蓋洛普民意測驗預測,杜威將贏得49.5%的選票,而杜魯門只有44.5%。蓋洛普·克羅斯利民意測驗得到的幾乎是同樣的結果。埃爾摩·羅珀民意測顯示的預測更令人印象深刻,杜威的選票為52.2%,杜魯門的選票則為37.1%。

為什麼會這樣?讓我們從頭來捋一捋這場反轉大選從開始到結束都經歷了什麼。

1948年6月,共和黨人興高采烈地在費城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提名托馬斯·E·杜威為總統候選人,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厄爾·沃倫為副總統候選人。由於新政已經深入人心,反共宣傳當時得到廣泛支持,共和黨的競選綱領不得不贊同新政的改革結構,當然也贊同杜魯門的冷戰外交政策。它支持反勞工的塔夫脫一哈特萊法,許諾改善居民生活,進一步減稅,制訂更多的民權、住宅和福利立法,還要求就業機會均等。總之,共和黨的競選綱領和民主黨的沒有多少不同。

相反,1948年7月,執政的民主黨人在費城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充滿著悲觀、陰鬱的氣氛。由於找不到其他適當總統候選人,最後才提名杜魯門,並選擇參議院臨時議長艾爾本·巴克利為副總統候選人。

杜魯門在華盛頓當他的第一任參議員時,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擁護,但還算不上什麼新聞人物。

1940年,他為了競選連任遇到了一場艱苦競爭。後臺老闆彭德格斯特已經垮掉(“大湯姆”在1939年因逃稅及敲詐罪被判刑監禁並死於獄中)。主要挑戰來自一位頗有名氣的民主黨州長。

杜魯門拒絕富蘭克林·羅斯福勸他退出的建議,自己孤軍奮戰。他不辭辛苦地到密蘇里州各地去拉選票,終於以微弱多數當選。

針對戰爭期間在軍事動員和軍火生產中存在的腐敗無能情況,杜魯門憤怒抨擊,遂被任命為專門調查該情況的委員會的主席。他很快便揭露出大量醜聞,杜魯門委員會成了頭版頭條新聞。

杜魯門的名望在1946年和1947年間的民意測驗中持續下降,他變成了人們惡意嘲弄和譏諷的對象:“弄錯的就是杜魯門。”“如果杜魯門還活著,他會幹什麼呢?”“不要攻擊我們的鋼琴演奏家,他正在做他所能做的最漂亮的事呢。”等等。

到1948年,民主黨領袖們在物色人選來取代杜魯門競選總統,而共和黨人則在滿懷信心地期待著在11月份大選後接管白宮,甚至連杜魯門的岳母也認為讓杜魯門競選連任不過是浪費時間。

1948年的美國大選:投票前都說杜威贏定了,結果杜魯門翻盤!

杜威(中間)的競選活動,標語赫然寫著“歡迎杜威,我們的下一任總統”

就在這年7月底,民主黨的左翼在費城開會,組成美國進步黨,提名亨利·華萊士為總統候選人,愛達荷州的國會參議員格倫·泰勒為副總統候選人。進步黨的競選綱領要求“和平自由和繁榮”,重點是譴責杜魯門政府的冷戰外交政策,主張美、蘇和平合作,要求逐步實現基本工業國有化,取消塔夫脫一哈特萊法,結束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

“如果杜魯門被提名,”報業辛迪加的專欄作家說,“那他將被迫發起現代歷史上最孤獨的競選。”

當杜魯門出現在民主黨的會場時,他的支持者們從一個用鮮花紮成的自由之鐘裡放出50只鴿子作為和平的象徵,但其中一隻正撞到了陽臺上,墜地而死。“一隻死鴿!”一位代表抬頭看著杜魯門大聲嚷道。

當民主黨人們在實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最終以任命杜魯門為候選人為結果結束了大會後,福琴竟宣稱道:“共和黨人現在已經勝利在望。而另一個政黨將會發生什麼,拭目以待吧。”

杜魯門的勇氣被喚起了。他完全肯定地相信自己會勝利。他在大會上發表了一個近乎咆哮的演講,他讓被共和黨人控制的議會繼續回去處理通貨膨脹和住房危機。他還計劃了一次周遊全國的旅行,並希望可以在這次旅行的所到之處痛斥共和黨議會。副總統候選人阿爾本·巴克林對他說“把共和黨人打倒!”杜魯門對其許諾說“我會讓他們下地獄的!”

杜魯門在演講中數述了歷屆民主黨政府對農民和勞工的好處,把民主黨描繪為代表“普通老百姓”的黨;他詳細列舉了在共和黨控制下國會所遭到的種種失敗,指責共和黨是為少數特權人士謀私利的黨。在演說將告結束時,他採取第1個戰術行動:宣佈在7月26日——密蘇里州稱之為蕪菁節的那天,召開第80屆國會特別會議,要求共和黨人通過他們在自己的競選綱領中表示贊成的立法。共和黨人陷入極端被動的地位,認為總統召集這次國會特別會議是濫用職權。

果不出杜魯門所料,兩個星期過去了,特別會議沒有通過一項立法。從而在美國公眾面前表明:共和黨人言而無信,共和黨的競選綱領沒有任何真正的價值。

杜魯門採取的第2項戰術行動,就是橫越全國的競選旅行。1948年,幾乎90%的美國報刊和電臺反對杜魯門,支持其他候選人,民意測驗機構一再預言杜魯門將在11月大選中失敗。為了遏制民意測驗和報界的虛假宣傳所散佈的悲觀氣氛,杜魯門決定旅行全國各地,直接對人民說話。

杜魯門每到一處,都會以奚落和嘲笑的方式來攻擊共和黨人。“當我在七月份的時候讓他們回來履行職責的時候他們在做什麼?”他大呼道。“他們什麼都沒做!議會從來沒有做過任何事情。如果共和黨贏了,他們會將你們撕成碎片的。”

他旅行31700英里,在橫貫全國大大小小的火車站發表了356篇演說,聽眾估計達1200萬人。他盡力採用“置之死地”的策略,嚴厲批評“無所事事”的第80屆國會是“美國曆史上最糟糕的國會”;指責“共和黨人貪婪成性”,“迷戀特權”,“抬高物價,把美國消費者逼到走投無路”,“在農場主背後刺進了一把禾叉”。

1948年的美國大選:投票前都說杜威贏定了,結果杜魯門翻盤!

杜魯門和他的幕僚們

他把杜威稱作“法西斯分子”,把自己標榜為美國自由主義傳統的忠實繼承人,極力主張大膽恢復進步主義的政策。

顯然他的演講很渲染人心,在芝加哥的聽眾中有人大喊道“讓他們去死吧,哈里!”杜魯門大聲回應他:“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共和黨的威風只是臨時的,我們將會贏得大選的勝利!”但是沒有人相信他。她的女兒說,當杜魯門宣佈他的威信將席捲全國的時候,記者們“歇斯底里地大笑著”。編輯、專欄作家、廣播評論員、政治專家以及職業民意測驗家們都預言杜威會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在大選前夕,一個雜誌封面這樣寫著:“杜威成為總統後將會怎樣做。”另一家雜誌刊登了一張杜威及其夫人坐在小船中的照片,並註釋:“美國下一任總統乘輪船跨越廣闊的海域,從舊金山海灣而來。”

饒有意思的是,此時中國方面也沒有歇著,蔣介石也在緊張地關注著美國大選的結果,並且認同杜威的勝利,提前拍起了馬屁。

他先是命中國駐美大使顧維約向杜威授特種“吉星勳章”,並命當時在莢悶的孔祥熙、孔令傑父子動用一切力量,為杜威拉選票。為了表明對杜威的堅決支持態度,蔣介行命陳立夫攜400萬美元鉅款,以參加美國道德重整會名義,不僅在美國兩院議員中大肆活動,還直接給杜威提供鉅額捐助。

在國內,蔣介石也安排了遊行以壯聲勢。而且這個遊行隊伍的路線相當長:從神武門出發,向東繞紫禁城角樓,再向南經東華門後再向南,經過長安左門向東。再沿著長安街走到南池子,之後向北走,回到天安門前。

1948年的美國大選:投票前都說杜威贏定了,結果杜魯門翻盤!

當時的遊行隊伍

杜魯門的四處演講起到了作用。通過宣傳廢除塔夫脫一哈特萊法,重新贏得勞工的支持;通過支持新的民權立法,贏得大多數黑人的支持;他答應維持農業繁榮的綱領,贏得中西部和邊境各州農民的支持。

反之,杜威的演講則越來越枯燥,說的話也都是假大空,基本是讚揚美國“繁華熱鬧的城市”和“肥沃富饒的平原”,民生社會等問題一律避而不談,顯得高高在上一點都不接地氣。也許此刻的杜威覺得勝券在握,演講不過是走個形式。

在11月1日,競選的當天晚上,第一輪投票統計顯示杜魯門領先。“但是這只是暫時的領先,”一位廣播評論員解釋說。“他不會贏的—一他暫時領先的局面即將結束。”但是,時間慢慢過去,杜魯門仍舊持續領先。

然而,到了午夜的時候,廣播評論員H.V.卡登朋對著空氣說:“杜魯門先生仍然領先,但是這只是少數幾個城市的投票統計而已。當全國各地的投票都結束後,我們就會看到杜威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隨後,傳來了杜威在紐約獲勝的消息。

這裡還有一段小趣聞。杜魯門一位堪薩斯市的朋友湯姆·埃文斯在他位於密蘇里州埃克塞爾西厄的旅館中給他打電話,告訴他必須爭取俄亥俄州、伊利諾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民眾的選票才能夠勝利。“湯姆,”杜魯門說,“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我要睡覺了。”“你究竟是什麼意思?”埃文斯喊道。“就是那個意思。”杜魯門說。“我將要去爭取那三個州的選票了,所以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我將會在早上八點的時候結搞定。”

在凌晨四點的時候,杜魯門的一位情報人員闖進他的臥室,讓杜魯門立刻收聽卡登朋的廣播。杜魯門打開收音機,聽到了自己以二百多萬票的成績領先,但是卡登朋仍堅持著:“我無法想象他當選總統。選舉的結果將由議院決定。”

在上午11:14的時候,杜威輸掉了選舉。杜威對自己的失敗感到十分驚訝。他後來說,他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人在醒來後發現躺在棺材裡,身邊有一支百合花,然後想:“如果我是活著的,那麼我躺在這裡幹什麼?如果我已經死了,為什麼我還有想去廁所的衝動呢?”而杜魯門此時為自己的險勝已經開始哈哈大笑起來。

在去華盛頓的途中,杜魯門看到那份《芝加哥論壇報》,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報紙頭條大字標題為“杜威戰勝了杜魯門”。於是他留下了那張經典的照片。他還以模仿卡登朋的對於斷斷續續聽到的競選結果的預言為樂。

更有趣的是,回到首都後,他發現《華盛頓郵報》報社的前面寫著一句話:“總統先生,當你決定要從事總統職務的時候,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要丟盡臉面。”

1948年的美國大選:投票前都說杜威贏定了,結果杜魯門翻盤!

懸掛在白宮的杜魯門畫像

當然,押錯寶的蔣介石最終也承擔了相應的後果。贏得大選後,杜魯們立刻變臉,先是拒絕了宋美齡要求給國民黨政府提供援助的請求。不但如此,連原來同意給國民黨政府的援助,杜魯門也要拖延。1949年2月,杜魯門指示艾奇遜“不停止對中國的軍援,但要儘可能採取非正式行動拖延啟運” 1950年4月14日,艾奇遜回函民國政府,1948年《援華法》軍援部分的1.25億美元餘款“現今正住採辦和支付的訂貨完成以後”,就不要再從軍火庫中向臺灣供貨了。由此可見1948年的軍援到了1950年還未交完。

1949年元旦,中共在三大戰役中獲得全勝,南京國民政府搖搖欲墜。這個時候,國民黨政府期望美國發表一個措施強硬的照會來穩定人心。杜魯門卻冷淡地拒絕了國民黨政府的要求,反而要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留在了南京,以其曾任燕京大學校長和中共的黃華的師生關係,試圖和中國共產黨進行接觸,建立關係。不僅如此,美國還與桂系接觸,表示支持時任副總統的桂系首腦李宗仁接替蔣介石的位置。

國民黨政府撤往臺灣以後,杜魯門更一度採取放任中共進攻,讓國民黨在臺灣自生自滅的政策。1949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在《關於臺灣政策宣傳指示》中說:“臺灣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戰略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它一點也不特別出色或者重要:”“大家都預料該島將陷落,在國民黨的統治下,那裡的民政和軍事情況已趨惡化,這種情形更加強了這種估汁。”

1950年1月,杜魯門發表對臺灣問題聲明,宣稱:“美國對臺灣或中國其他領土從無掠奪的野心。現在美國無意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國捲入中國內爭中的途徑。同樣地美國政府也不擬對在臺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和提供意見。”此後不久,美國開始從臺灣撤僑。

參考資料:《總統的是是非非 草根總統杜魯門》 曹德謙編譯;《美國通史 第六卷 戰後美國史 1945-2000》劉緒貽,楊生茂主編;《美國總統軼事 (修訂版)》(美)小保羅·F,鮑伊勒著。

關於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本訂閱號避免調侃式的歷史,用客觀的態度說清歷史。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歡迎大家留言談合作事宜,謝謝!

如遭遇惡意舉報,聯繫不到“一本正經說歷史”微信公眾號的話,記得去微博上找我!謝謝各位粉絲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