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文學發展狀況: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一、存在主義文學

1、存在主義濫觴於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二戰後達到發展的頂峰。它是現代派文學中聲勢最大、風靡全球的一種文學潮流。

2、存在主義文學與存在主義哲學關係密切。存在主義文學的特徵是理性多於形象;核心是“存在先於本質”、“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選擇”。

3、“荒謬”和“痛苦”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

4、藝術上,第一:存在主義文學寓哲理於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運用表現手法,傳統的和現代的並用。

5、存在主義作家主要有薩特、加繆、波伏瓦、梅勒。加繆的主要作品:《局外人》、《鼠疫》。

簡答題:簡析《局外人》的現代意識。《局外人》是20世紀存在主義作家加繆創作的。1、《局外人》是反映“荒謬世界荒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義作品。局外人莫爾索對一切都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面孔,說了許多無所謂的話,做了許多無所謂的事,萌生了許多無所謂的念頭,但他始終處於矛盾之中。

2、莫爾索那些介於“有所謂”和“無所謂”、“局內人”和“局外人”之間的表現,是一種在荒謬世界無可奈何的表現,也是對現實惡勢力的揭露。

3、作者以“局外人”為題,正意反說,包含辛辣的諷刺。莫爾索荒謬言行和心理,說明他是消極地對抗荒謬社會的真正的局內人。波伏瓦:(法國女作家)《女客》、《第二性》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二、荒誕派戲劇

(1)荒誕派戲劇是本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爾後迅速風靡於歐美其他國家的一個反傳統戲劇流派。

(2)荒誕派於1962年由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思林寫的《荒誕派戲劇》而得名。

(3)荒誕派戲劇有以下特徵:1、荒誕、抽象的主題。2、支離破碎的舞臺形象。3、奇特怪異的道具功能。

(4)尤奈斯庫是荒誕派戲劇的奠基人。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家:品特、阿爾比、貝克特。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三、新小說派

以物代人,創立純粹寫物的風格。法國女作家薩洛特:第一個寫新小說。西蒙:有“新小說派之父”之稱。成名作:《風》(198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羅布—格里耶:新小說派的旗手,也是國際筆會推選出來的當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小說《窺視者》:獲法國1995年的“評論家獎”。代表作:《橡皮》。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四、“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風行美國的一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由美國作家弗裡德曼編的一個《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的內容的文學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為了一種展現絕望的幽默。西方評論家把它稱之為“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法;具有寓意性。4、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認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幟。其它作家:馮尼格特:代表作《第五號屠場》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五、魔幻現實主義

1、魔幻現實主義指的是20世紀中期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流派。

2、魔幻現實主義是通過“魔法”所產生的幻景來表達生活現實的一種創作方法。魔幻是途徑,表現生活現實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現實主義”這一術語的人是委內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標誌是墨西哥作家魯爾福的中篇小說《佩德羅·帕拉莫》。

4、本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魔幻現實主義形成熱潮,以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為標誌。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六、“垮掉的一代”

代表作家:傑克·凱魯阿克:《小城鎮與大都會》金斯堡:《嚎叫》。

薩特: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文藝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存在主義的領袖,存在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作家;理論著作:《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存在主義小說:《噁心》:採用的是日記體、自敘體;主人公青年曆史學家洛根丁。《牆》:存在主義的化身伊比埃塔。三部曲長篇小說《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時代》、《延緩》、《心靈之死》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術語解釋

“境遇劇”:

1、20世紀存在主義作家薩特的存在主義戲劇區別於傳統戲劇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境遇”二字。它給人提供一定的環境,讓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選擇自己的行動,造就自己的本質,表現自己的性格和命運。

2、薩特把自己的戲劇稱之為“境遇劇”,也有人稱之為“自由劇”。薩特的境遇劇共有11部:《蒼蠅》:取材於古希臘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的悲劇三部曲《俄瑞斯忒斯》中的第三部《報仇神》,蒼蠅象徵邪惡;《畢恭畢敬的妓女》:一部反種族主義的劇本,體現了作家“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的主張。《禁閉》:主要人物是三個鬼魂—一男二女:加爾森(男)、伊內絲和艾絲黛爾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簡答題

簡析《禁閉》的主要思想內容。20世紀存在主義代表作家薩特創作的“境遇劇”《禁閉》,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濃的名劇。它的主要思想內容有:

1、該劇描寫的是三個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經歷,作奸犯科。死後在地獄裡繼續為非作歹,不得安寧。他們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礙牽制,誰也不能如願。

2、他們在一起時,每個人都能置對方於痛苦境地,每個人都成了對方的地獄。

3、地獄實際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資本主義社會,地獄中鬼魂與鬼魂的爭鬥和利害衝突,象徵著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畸形關係。“他人就是地獄”成為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句名言。

以《死無葬身之地》為例簡析“境遇劇”的特色。

1、境遇劇的特點:薩特的存在主義戲劇區別於傳統戲劇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境遇”二字。它給人物提供一定的環境,讓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選擇自己的行動,造就自己的本質,表現自己的性格和命運。

2、在《死無葬身之地》中薩特讓人置身在最艱難的情境中,即面臨生與死的考驗,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的道路。5個游擊隊員抵抗暴力,維護民族和人格尊嚴,寧死不當叛徒,決不出賣同志。游擊隊員們並非生就的英雄,只是為了一個崇高的目的而“自由選擇”了自己的“本質”,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實現了自己的選擇並確定了自身的意義和價值。

簡析《死無葬身之地》的藝術特徵。薩特的境遇劇《死無葬身之地》藝術特點非常鮮明:1、現實主義成分較突出,算得上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2、又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義“境遇劇”。劇中通過幾次波瀾的設計,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觀點,人物在特定境遇中選擇了自身的人生道路。

3、場景和對話要而不繁,簡短有力,既有戲劇性,有意味深長。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貝克特(愛爾蘭)20世紀50年代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家,榮獲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被評論家譽為20世紀的傑作的是:長篇小說三部曲《馬洛伊》、《馬洛伊之死》、《無名的人》。成名作:《等待戈多》獨幕劇:《劇終》。兩幕劇《啊!美好的日子》:劇本突出表現了人的精神麻木。

簡答題:簡述《等待戈多》的主題《等待戈多》是20世紀荒誕派劇作家貝克特的成名作。1、《等待戈多》是一部反傳統、反理性的劇作。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非理性的世界。

2、劇本通過兩個流浪漢永無休止而又毫無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誕與人生的痛苦,表現了現代西方人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但又難以實現的絕望心理。

以《等待戈多》為例說明荒誕劇的主要特色。1、荒誕劇的主要特徵有:荒誕、抽象的主題;支離破碎的舞臺形象;奇特怪異的道具功能。

2、《等待戈多》中完全拋棄了傳統戲劇的情節結構,有意將生活撕成毫無內在聯繫的斷片碎塊。從表面上看,根本沒有戲,但這不可思議的東西卻恰恰是《等待戈多》獨特的藝術手法。作者採用的這種“荒誕”的藝術形式,正好表現出現代西方社會正經歷著難以克服的精神危機。

3、劇作用“直喻”的方法強化了“純粹戲劇性”。作者通過非理性的誇張,利用各種舞臺手段讓舞臺形象、燈光、道具“說話”,把內在的思想變為視覺形象,以達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海勒(美國):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作家,被認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幟。主要作品:《出了毛病》:主人公斯洛克姆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像戈爾德一樣好》:人們把混亂當成了秩序,把不正常當成了正常。主人公:猶太后裔的知識分子布魯斯·戈爾德。《第二十二條軍規》:西方評論界之譽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說”,主人公尤索林。

簡答題:簡析《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思想內涵。

1、20世紀美國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中通過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戰爭和官僚機器的瘋狂、荒誕,並通過“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達到一種形而上的藝術境界。

2、第二十二條軍規本身是一種“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徵著冥冥中統治世界的神秘力量,變化無常,令人莫測高深”。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一個圈套。

3、這條軍規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圈套,是一個永遠無法擺脫的困境。

簡析《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尤索林的形象。

1、20世紀美國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個浸透著存在主義意識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現實的積極因素和取消鬥爭的消極因素。

2、尤索林是荒誕與瘋狂社會中的清醒者。親眼目睹的許多事實,促使他進行痛苦的思考。他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和正義感。對於瘋狂的世界,他一直進行著道義的評判。

3、由於他在本質上是極端個人主義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過程中變得膽小如鼠。

4、尤索林信仰的喪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氣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日趨衰敗並漸漸走向衰亡。

簡述《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20世紀美國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在藝術上典型地體現了“黑色幽默”的特點。

1、小說結構散亂。作者採用的是一種類似戲劇“人像展覽式”的結構。

2、從敘述方式上看,全書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節若斷若續地進行拼帖,而沒有一個貫穿首尾的故事情節。

3、小說是一出瘋狂的喜劇。喜劇效果中又透著黑色,對死亡的恐懼、對瘋狂世界的絕望態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馬爾克斯(哥倫比亞):20世紀中期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第一篇短篇小說:《第三次忍耐》;短篇小說:《週末後的一天》;中篇小說《枯枝敗葉》:有人把這部小說看成是《百年孤獨》的前身。

短篇小說集《格蘭德大媽的葬禮》:用誇張的筆調揭露了拉丁美洲的獨裁統治。

中篇小說《惡時辰》:寫一個城鎮由於出現揭人隱私和誹謗別人的匿名帖子而釀成的悲劇。

第一部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作品寫了西班牙移民的後代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與馬孔多由開拓到繁榮、再次毀滅的歷史。第二部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中篇小說《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講述了一個由於謠傳和猜測致使無辜者慘遭殺害的故事。第三部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

簡答題:簡析《百年孤獨》的思想內容及作品的寓意

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馬爾克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百年孤獨》,主要表現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獨”。

1、作家力圖通過布恩蒂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以及馬孔多由開拓、發展到毀滅,寫出哥倫比亞及整個拉丁美洲愚昧落後、與世隔絕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歷史,從而啟發人們思考:造成馬孔多百年孤獨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徹底擺脫這種孤獨?

2、作品通過馬孔多的變遷和布恩蒂亞家庭的經歷,揭露和批判了哥倫比亞國內外反動獨裁政權的殘暴和美國侵略者對拉美民族的政治壓迫與經濟掠奪,預示了拉美人民將告別愚昧、孤獨,走向覺醒與文明。

簡述《百年孤獨》的藝術特色。

1、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相結合。作家把現實與神話、傳說、夢幻雜糅在奇異多變的情節發展之中,打破客觀世界與主觀人間與鬼蜮的界限。

2、象徵、暗示手法的大量運用。如俏姑娘象徵不可侵犯的美;帶豬尾巴的孩子象徵新老殖民主義和獨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會;大風暴象徵不可戰勝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舉例說明“卡夫卡式”的藝術特色:

1、荒誕下的細節真實。如《生死不明的人》卡爾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狀態;《訴訟》每個細節都顯得比較荒誕和不可思義;《城堡》、《美國》、《訴訟》被稱為“孤獨三部曲”都貫穿著社會批判主題,正因為這一主題所以細節就比較真實。

2、怪誕:《變形記》中人變成了甲蟲,引起別人的討厭,最後產生了消滅自己的決心,雖然情節顯得怪誕、奇怪,但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慾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係,表現了人的“異化”。

3、象徵:《城堡》是權力的象徵,國家統治機構的縮影、神秘、異化力量的象徵。

4、自傳色彩:卡夫卡從小在家受到壓抑、膽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卻常常失敗,內心幻想濃重;《地洞》中表現小人物膽小心理,權威不可抗拒,障礙不可克服,孤獨不可忍受,真理不可追求。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分析比較題: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形象比較。《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當時的俄國是個封建農奴專制的社會;《玩偶之家》是19世紀挪威作家易卜生創作的社會問題劇,當時的社會已受到個性解放思潮的影響。

相同處:1、都是反抗社會的典型,但都侷限於個人解放。

2、都要求婦女人格的獨立,追求個性解放。安娜:公開非婚姻的愛情,反對虛偽。娜拉:獨立借款、還款,獨立承認冒名簽字的責任,不願作丈夫的玩偶。

異同處:1、反抗社會所達到的高度不一樣。安娜:侷限於道德、婚姻,和渥倫斯基的相遇後,付出了代價(如遭社會的譴責;失去了孩子。)但體驗了愛情的歡樂。安娜對社會的總結是“全是虛偽,全是謊話,全是欺騙,全是罪惡。”娜拉: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說:“對於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確,難道法律不允許女兒愛父親,妻子救丈夫。”)

2、兩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安娜:接受的是愛情至上的思潮。所以渥倫斯基對她冷淡後,她表現出悲觀絕望的情緒。娜拉:接受的是個人解放思想的影響。所以她要離開“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3、結局不同。安娜:最後死亡,原因是封建社會不能容忍安娜公開與丈夫決裂和不“體面”的行為。另一原因是因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倫斯基的相遇後她有一種負罪感,時時處於孤獨、無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來結束生命。娜拉:出走,她不會走向死亡,在個性解放的呼籲越來越強烈的社會里,娜拉的結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⑵《高老頭》中的葛朗臺和《死魂靈》中的潑留浠金的形象比較。相同處:

1、不同國度的吝嗇鬼在剝削方法上一樣。葛朗臺:從農業資本家發展到工業資本家,葛朗臺的發跡是建立在壓迫農民的基礎之上的。潑留浠金:是農奴主,不管農奴的收成如何都要農奴復一樣的苦役。

2、吝嗇的程度是一樣的。葛朗臺:對親情都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如只懂用金錢來培養女兒對父親的愛。)潑留浠金:吝嗇的驚人女兒來看他,他只給外孫一顆紐扣玩。他的吝嗇還表現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穿的像乞丐。

相異處:1、剝削的方式不同。葛朗臺:資本剝削的方式,懂得在資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潤。潑留浠金:原始、古老的農奴剝削方式,不懂得進一步發展生產;殘酷的對待農奴,自己的房子充滿黴味,田地裡長滿荒草。

2、剝削的程度不同。葛朗臺: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潑留浠金:野蠻的剝削農奴,以致農奴慘死。農奴沒有自由,對生產不感興趣,自己也變成財富的奴隸。

3、剝削對社會生產力的影響不同。葛朗臺:發展了自己的財富,同時也對小鎮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潑留浠金: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必將被掃去垃圾堆。

意義:1、兩個吝嗇鬼的典型說明農奴剝削制度在俄國必將被推翻。2、兩人儘管有差異,作為人類歷史進程中剝削者的不朽典型,對人類都有很高的認識和審美價值。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垮掉的一代”:

是二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作家多為男女青年,他們以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著稱。用同性戀、爵士樂、吸毒酗酒等來逃避現實並向體面的社會和美國傳統價值觀念挑戰,提出“沉淪就是解放”和縱慾享樂合法的結論,他們用怪僻的內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淪的所謂“脫俗”態度來表示對體面社會的不滿,來對社會進行病態的反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傑克·凱魯阿克:《小城鎮與大都會》

2、金斯堡:《嚎叫》

20世紀後半期的現代主義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