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惡難過奈何橋”:豐都“鬼城地府”之名究竟是如何而來?

“行善自有神護佑,作惡難過奈何橋”:豐都“鬼城地府”之名究竟是如何而來?

幾乎每個人都會聽到過奈何橋和孟婆湯的故事,但是極少有人知道與這些事最緊密的城市是一座叫做豐都的“鬼城”。

“作惡難過奈何橋”:豐都“鬼城地府”之名究竟是如何而來?

豐都是位於長江邊上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靠近三峽。這座不大的城市卻是聞名中外的“鬼城”。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距今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

“作惡難過奈何橋”:豐都“鬼城地府”之名究竟是如何而來?

豐都作為“鬼城”的形象始終貫穿於中國古典神話小說,最著名的當屬吳承恩的《西遊記》,在該書第十回就描述了唐太宗李世民進入陰司,遇豐都崔判官保駕的故事。清朝蒲松齡著名的志怪短篇小說《聊齋志異》更是在“豐都御史”章節將豐都稱之為“冥府”。隨著小說的普及,豐都這座所謂的鬼城的名聲越來越大。於是就有了“人死魂歸豐都,惡鬼皆下地獄”的傳說。傳說中鬼城的最高統治者是“豐都大帝”,他坐鎮鬼城,管轄十殿閻羅、四大判官、十大陰曹、城隍、無常、孟婆、大小鬼卒等。

“作惡難過奈何橋”:豐都“鬼城地府”之名究竟是如何而來?

然而豐都真的是連接陰陽兩屆的“鬼城”嗎?

現實中的豐都鬼城真的有奈何橋,也就是傳說中通往陰曹地府的“奈何橋”。“行善自有神護佑,作惡難過奈何橋”說的就是該處了。除此以外,豐都還有很多跟“陰曹地府”相映襯的宮殿。

豐都還有兩座比較出名的山,一座叫“名山”,一座叫“雙桂山”,這兩座山之間在上世紀80年代,被豐都人架起了一座鐵索橋,取名“通仙橋”。風景很是優美,值得一行。

“作惡難過奈何橋”:豐都“鬼城地府”之名究竟是如何而來?

事實上,隨著近來鬼故事和盜墓筆記系列小說的盛行,以及影視劇諸多的涉及,豐都這座傳說中的“鬼城”的旅遊業已經做得風生水起,每年前去探究豐都鬼城的學者和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作惡難過奈何橋”:豐都“鬼城地府”之名究竟是如何而來?

如果有興趣,不妨不親自去體會一下豐都鬼城的氣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