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00年的傳統文化:文房四寶之毛筆

中國3000年的傳統文化:文房四寶之毛筆

筆是人類史上偉大的一項發明之一,用於書寫和繪畫,通過筆尖將帶有顏色的固體或者液體墨水在紙上或者其他固體表面繪製文字、符號、圖畫。

隨著社會的發展筆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鉛筆啊、鋼筆、便籤筆、熒光筆、圓珠筆、勾線筆、蠟筆、水筆等等。

但是今天我們來說的是毛筆,也許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都不會使用它,但是它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是傳承!

在這裡,我們就要談到一個人物了:"蒙恬",他出生於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

那...他成為將軍和我們的毛筆有什麼關係呢?

中國3000年的傳統文化:文房四寶之毛筆

據說毛筆就是他發明的,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毛筆。

但是儘管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商朝文字基本都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資料表明:商朝的日常書寫並非"刀筆文字",而是與秦漢以後寫在竹簡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樣。

商族人的日常書寫是毛筆字。可惜由於書寫材料、毛筆字不能長久保存,唯有刻在堅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來,這才見證了五百餘年商王朝。

到後來,經過改良,毛筆的分類和製作方式甚至叫法也變的多樣!

春秋戰國,諸侯稱雄,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

中國3000年的傳統文化:文房四寶之毛筆

吳國(今江蘇)叫"不律",楚國(今湖北)叫"插(竹)"。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律稱為"毛筆"。而白居易稱筆為"毫錐",《寄微之》詩云:"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

毛筆一般呢,也是採用用禽、獸或人的毛製成的筆!

以獸毛製成的筆。初用兔毛,後亦用羊、鼬、狼、雞、鼠等動物毛。

這裡的人毛是指嬰兒胎毛的意思,後面還有人用頭髮和鬍子做於毛筆!

分類也很簡單:大致分軟性、硬性、中性三類。軟性的筆,有羊毫、雞毫等。硬性的筆,有紫毫(兔毫)、狼毫、鼠毫等。中性(不軟不硬)的筆稱"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兩種。

對於毛筆的選擇也因為不同性能和筆用途各不相同,宋以前的書家大多用硬毫筆書寫,到明清,書家寫的字越來越大,筆也由硬毫筆轉為羊毫筆。因為羊毫較長,宜於製成大筆寫大字。大致上寫行書、草書一般用硬毫筆比較爽利,便於揮灑,

中國3000年的傳統文化:文房四寶之毛筆

易於起倒得勢:寫楷書、隸書、篆書用軟毫筆,易於滋潤飽滿。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既可以用硬毫筆來寫楷書寫篆書、隸書,也可以用羊毫筆來寫行草。

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就用長鋒羊毫筆寫草書,既能寫的剛健挺拔,又能柔韌涵蘊。由於筆鋒長,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寫好幾個字,易表現字與字之間連綿不斷的氣勢及墨色濃淡枯溼的變化。

又因為長鋒羊毫筆柔軟且長,東漢蔡邕說:"筆軟則奇怪生焉。"故容易產生變化無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是,羊毫筆柔軟,特別是長鋒羊毫筆,筆按下去後就趴下散開彈不起來,難以掌握。這時候全靠書寫者以運筆的技巧來調節筆鋒,而硬毫筆比較好使,由於它的彈性強度大,筆壓下去再提起來時,筆鋒能回覆到原來凝聚的狀態,所以起倒自如,頗為得心應手;但由於筆毫較硬,極富彈性,筆畫又會顯得過於鋒芒畢露而圭角叢生,這是硬毫筆的弊端。

中國3000年的傳統文化:文房四寶之毛筆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一開始就用硬毫筆,運筆無需多少技法比較省事,因為筆會幫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筆,一旦拿起羊毫筆來頓感寸步難行。相反,如果你初學時即用羊毫筆來練字,雖說開始時難度大一些,必須用提按換鋒的方法才能寫出合格的筆畫來,但也因此而學會了使用軟毫筆的方法,隨著練習時間的增加,慢慢就會得心應手、應用自如。這時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筆來寫,會感到輕鬆好使。

所以大家不妨閒時拿起筆,試試練習一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古來閒話!每天分享不一樣的國風文化!

古來說閒話,興起詩酒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