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學模式、用平臺 海爾COSMOPlat創世界第一工業互聯網生態

4月23-27日,製造業的年度盛典——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簡稱“漢諾威展”)在德國漢諾威市啟幕,圍繞“產業集成——連接與協作”的主題,呈現了一場頂級工業盛宴。來自中國的工業力量成為本次展會的焦點。此次海爾COSMOPlat展示的用戶全流程參與的大規模定製模式呈現了一個完整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品牌。這主要體現在:來自德國、美國的全球企業用海爾COSMOPlat平臺加速工業升級,來自德國、日本、瑞士、以色列、新西蘭等頂級資源方也在這個平臺上開發出更有效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而這些企業都是為了滿足全球用戶的定製化需求到平臺上來的。換言之,海爾COSMOPlat形成了圍繞用戶需求的全球生態,各方共創共贏。

事實上,這不是COSMOPlat第一次在海外廣受矚目。去年漢諾威展期間,展會官方一位發言人稱:“現在對工業4.0最有威脅的一個是機器人公司,一個是海爾。”時隔一年,包括德國在內的很多歐洲企業首選用海爾COSMOPlat平臺助力自身工業升級。短短一年的時間,從“威脅”到“首選”,海爾COSMOPlat已迅速成長為世界工業互聯網生態品牌NO.1,其顛覆傳統工業體系的業務能力,以用戶為本、共創共贏的思路,正在有力助推全球工業互聯網進入落地“快車道”。

全球企業學模式、用平臺 海爾COSMOPlat創世界第一工業互聯網生態

看現場:COSMOPlat實現人工智能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全面落地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全球熱度在漢諾威展上有著生動體現。今年,漢諾威展吸引了全球70多個國家的6000多位展商參展,數十萬觀眾前來觀展體驗。在海爾COSMOPlat展區,“超級示範線”聚集了眾多觀眾,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條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智能製造示範線有6個工站10步達成,可實現不同產品混線生產的高效率,示範線展示的是全流程的互聯互通,是智能製造最全面的解決方案。比如在定製生產、檢測環節,示範線通過視覺識別、噪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應用的智能檢測,保證產品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品質。而當產品包裝完成後,每個定單信息與產品生產全流程信息互聯,系統會根據用戶的“人臉識別定單”智能下線派送。很多觀眾通過眼前的這條人工智能下的大規模定製示範線,拿到了專屬定製的冰箱或洗衣機模型。一位去年前來體驗過的觀眾表示:“冰箱和洗衣機可以在一條生產線上混產,這是之前根本不敢想象的。最酷的是它全流程應用了人工智能黑科技,可以通過人臉識別判斷並推薦給我想要的產品,不可思議!”

全球企業學模式、用平臺 海爾COSMOPlat創世界第一工業互聯網生態

德國工業4.0之父、德國工程院院長孔翰寧體驗COSMOPlat示範線

白宮首席策略師史蒂夫·班農說過:“你聽說過2025計劃嗎?其中3個產業——芯片及硅片製造、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將使中國在21世紀統治全球的製造業。”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海爾COSMOPlat已率先實現了人工智能在工業互聯網的全面落地。具體來看,在網絡方面,COSMOPlat聯合北京恩易通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做出了COSMOPlat生態下工業實時、低成本、免配置的新一代通訊網絡解決方案,具備網絡多路徑零自愈特性,堪稱“未來以太網”;在安全方面,COSMOPlat聯合日本SELTECH研發了嵌入式虛擬智能安全系統,為平臺上的企業生產和經營數據提供安全保障;在平臺方面,COSMOPlat與以色列初創公司3DSignals聯合研發了基於聲音監測運用人工智能算法的設備預測維護解決方案,準備在離散型製造業聯合進行應用開發、測試。而這些表現在用戶體驗上,示範線的各節點均有人工智能技術來保障用戶最佳體驗。

全球一流的資源方紛紛入駐海爾COSMOPlat生態,在帶動平臺生態加速完善的同時,也為全球企業選擇到這個平臺生態上升級創造了更多優勢服務,而生態加速運轉的背後,是海爾COSMOPlat共創共贏機制的力量。

學模式:COSMOPlat帶領企業跟上用戶需求就是跟上時代的節拍

共創共贏的前提是方向明確,而這個明確的方向就掌握在用戶手裡,用戶全流程參與的大規模定製模式,正是海爾COSMOPlat的探索實踐。顯而易見,沒有用戶參與的工業革命,勢必會帶來“技術創新過剩”,這跟目前的“產能過剩”是一樣的,都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經過幾年的探索,德國人也意識到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一年間德國對海爾COSMOPlat的態度從“威脅”變成了“首選”。

除了德國企業認可海爾COSMOPlat用戶全流程參與的大規模定製模式外,2017年6月,美國最有名的政治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以“海爾COSMOPlat為全球智能製造提供世界一流的創意”為題,發文肯定了COSMOPlat對世界工業升級的價值;2018年1月,對於NEPCON JAPAN展上豐田、索尼、富士通等500多家主流企業代表取經海爾“大規模定製模式”,彭博社日本站等發文稱,這是日本工業界史上首次開門迎接“中國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6日,國際四大標準組織之一的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通過一項建議書,由海爾COSMOPlat牽頭制定大規模定製模式的國際標準,這是首個由中國企業主導制定的製造模式類國際標準。

展會現場有專家表示,全球老牌工業大國對中國製造模式的認可,實質是他們都意識到跟上時代發展節拍的重要性,而在當下,跟上時代節拍的前提,就是跟上用戶需求的節拍,海爾COSMOPlat是率先意識到這一點的平臺。

用平臺:COSMOPlat落地項目、成立中心賦能全球企業升級

目前,海爾COSMOPlat已在全球實踐9大互聯工廠樣板,這些樣板複製到建陶、家居、農業、服裝等12個行業、11個區域和20個國家,服務全球3.2億用戶,實現交易額3133億,產品不入庫率達到69%,訂單交付週期縮短了50%。

這樣的生態規模吸引了國外眾多企業慕名而來,現場有企業代表體驗後表示:“轉型升級是必然的,我們體驗了全球工業升級的平臺,技術、軟件、裝備都有,但是我們一直沒想明白升級的目的是什麼,今天在海爾COSMOPlat這裡找到了答案,這也是我們立刻想到這個平臺上升級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企業在海爾COSMOPlat平臺上獲得了更好的成長,展會現場,海爾COSMOPlat針對平臺上成長迅速的明星企業進行了頒獎儀式,DOW、代傲、PAS、DHL、Overview_Primary_BrandMark_Full-Color、菲尼克斯、festo等企業獲得首屆“金暉獎”,這些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其他企業到海爾COSMOPlat上來提供了成長示範。

據悉,為方便更多歐洲企業到平臺上來,海爾COSMOPlat將聯合弗勞恩霍夫IPK成立中德智能製造聯合創新中心,加強中德智能製造技術交流,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此外,海爾COSMOPlat還聯合德國智能工廠協會,共同成立全球首家智能製造領域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內容包括製造大數據、製造活動感知與圖像理解、機器人創新等,支持全球企業轉型升級。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從“領獎者”上升為“頒獎者”,見證了中國在全球工業版圖上所扮演角色的變化。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隨著智能製造領域的進一步深入,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合作面更大,新階段中國將在合作、創新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