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庸俗之流”,往往違背了4條天規,註定一生平庸!

卓越者與平庸者的迥然之處在於,卓越的人會用智慧行事,善於創造機會;平庸的人只會守株待兔,坐等機會送到他手上來。有些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為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問題”,平庸者多是淺嘗輒止、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人,做事常常以做到“尚佳”為滿意,因此很少能夠作出什麼大的成績來。

所以想要擺脫平庸,變成卓越者,就要不斷完善自身。人生就是不斷成長的過程,唯有不斷髮現自身的不足和缺點,才能夠成為更優秀的人。今天給大家分享《道德經》中的4條修身秘訣,希望能夠給您帶來一些感悟。

《道德經》:“庸俗之流”,往往違背了4條天規,註定一生平庸!

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言多必失)

釋義:言多必然有失,不如抱心守一。

​《鬼谷子·中經》中說過:“卻語”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數短之處,識其短,驗之。動以忌諱,示以時禁,其人恐畏,然後結信以安其心,收語蓋藏而卻之。無見己之所不能於多方之人。沉默也是一種語言。能夠用沉默這種語言交談的人,不是由於聰睿,便是由於默契。

《道德經》:“庸俗之流”,往往違背了4條天規,註定一生平庸!

二、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適可而止)

釋義:財物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

所謂“適可而止”,就是做人做事都要有分寸,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都會為你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分。常說的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說很多事情都必須講究度,隨著自己的性子做事情肯定不可取,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的事情註定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還有的就是在自己的分內做事,超過了這個限度,就失去了分寸。

《道德經》:“庸俗之流”,往往違背了4條天規,註定一生平庸!

三、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寧靜致遠)

釋義:把心靜下來漫漫就清澈了,什麼方法能保持安靜狀態長久?感悟靜極生動帶來的生機。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如果一個人在多數情況下都能擁有寧靜的心態,他才能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在事業的高峰上攀得更高。

《道德經》:“庸俗之流”,往往違背了4條天規,註定一生平庸!

四、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踏實地)

釋義: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幼苗;九層的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應當懷抱高遠的志向,但為了理想必須從實際出發,要一步一步慢慢實現,不能心浮氣躁、好高騖遠。一萬個零抵不上一個一;一萬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實幹。看到了目標,並沒有到達目的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雖然有了好種子,慶祝豐收還太早。要想成功,必須走完從說到做這段路。十個空想家,抵不上一個實幹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