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朝隆合:玉器.收藏.艺术——植根文化生命力

<strong>

越国有女名西施,五官清丽,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溪流边上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着她俊俏的身影,随缓缓的溪流影影绰绰,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泳,渐渐地沉入水底,故西施又称“沉鱼”。

没有预演,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最是这一种不经意的美,低调又高级,勾人心魄。


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如果说有什么珠宝首饰,最具这种不哗众取宠的高级美,那非和田玉莫属吧。很多奢侈品与其谈实用价值,更多的是炫耀性消费,如果没有旁人羡煞的眼光,也许就索然无味了。玩玉,一个人也可以津津有味,有时候更像是一个人的精神狂欢。


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长夜雨声刚收,青灯一盏,临窗遥望,若有所思,若无所思。又或是晓风拂低槛,朗月照疏窗,静坐陋室,缓缓盘玉,玉色与月色遥相呼应。

此情此景,不由地想起苏轼的诗句:“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此时此刻,明月、清风、我,还有美玉,由此,便胜万千。


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玩玉的人大多喜欢喝茶,因为二者都值得品。喝茶品玉,可静心宁神,去除杂念,在浅斟慢酌里,玩玉是一种闲适,是一种心灵的补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心若平静,则身无波澜。


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盘玉与焚香也是经典组合,因为二者都带来静。焚香清坐,闭目养神,袅袅轻烟几缕,淡淡清香几许,氤氲的香气仿佛能打开大脑一键放松的开关,让疲劳与浮躁随烟飘散。


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去年春天,带小女去参观苏州上方山的百花节,在一树一树的樱花林荫下,有六七位中年女士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中间摆放着马卡龙、坚果、水果等小食,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本《诗经》,在用苏州话朗读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诗句,因为用的是苏州本地方言,朗读并不流利,但在座的人都笑得前俯后仰,身上佩戴的玉也随之摆动。


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春天、百花、和风、诗经,多么高雅的情趣,相比起关注明星八卦,让一些娱乐号收割自己的注意力,打包卖给广告商,或是纠结于生活中的小事,斤斤计较,闷闷不乐,那几位女士的娱乐消遣高雅得多。


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听雨、侯月、品茗、焚香、赏花、读诗......继承古人之风雅,玩玉的最高境界就是将玉融合到具体的生活里吧。不刻意,不炫耀,不喧哗,不随大流,少一些物欲横流,多一些闲情逸致。


玩玉,从来不是附庸风雅



玩玉,我本风雅,何须附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