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最近,王珞丹兼職製片人和主持人做了一檔節目,叫《丹行道》

老實說,被驚豔到了,竟意外的好看。

意外在於人,那個咋咋呼呼的米萊,錢小樣,這次居然做起了周到全面的製片人。

那個直來直去有些“葛”的王珞丹,居然變成了“圓滑”的主持人。

意外還在於節目本身,節目涉及的領域是很小眾的建築行業。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建築,但很少會關注建築本身。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節目的形式是王珞丹跟十二位建築師對談,同時向觀眾介紹建築,分享人生。

事實上,當王珞丹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家人和同事全都投了反對票。

但王珞丹有自己的認識和堅持,她認為

有的時候我們應該拋開自己的身份去看,首先你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你的職業屬性,我們從事的藝術這個行業,我覺得審美還是很重要的。

是的,審美。審美是一切藝術的通道。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建築本身是很小眾的,但是把建築作為一個媒介,來講述一個建築師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

說到底,一個行業什麼樣,還是取決於這個行業的人什麼樣。

技術可以抄襲,可以借鑑,但是建築本身的精神內涵卻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建築師的作品,哪怕是純粹的商業行為,優秀的建築師都會有意無意的把自己的經歷,看法,甚至感情投入進去。而這一點在審美上恰好跟演員不謀而合,演員的自己的感悟,看法,生活,也會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質感和能量。

建築師是這樣一群人,他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他們的藝術造詣。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王珞丹跟建築師青山周平的談話,就非常有代表性(我才不是因為顏值才選青山周平舉例)

青山周平的設計,有兩個非常矛盾的詞,一個是家,另一個是獨立空間。

既要尋找到家的歸宿感,又要是有獨立的空間,而這些都跟青山周平本人的成長經歷和性格有關。

青山周平成長於日本,日本家庭的生活模式,通常都是男人在外面工作,女人在家照看孩子為主。青山周平家裡有點不一樣,常年在外奔波的是母親,養育孩子的責任則由非出名建築師的父親負責,這樣的成長環境或多或少加劇了他內向的性格。

這也是為什麼,青山周平在追求家的氛圍的同時又要求獨立空間。

縱觀所有對談,演員跟建築師看似跨領域,實則在各自人生的單行道上卻有著高度的契合。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每期節目最後,王珞丹都會通過對談奉上一些“丹氏金句”。

在這個雞湯氾濫的時代,金句這種事,弄好了就是畫龍點睛。但是做不好就會顯得矯情做作。

難得的,《丹行道》裡的金句全都恰當貼合。

談孤獨她說:也許別人眼裡的孤獨,是我們向內尋找的安靜,是喧囂時代的自我放逐。

對事業她說,也許熱愛大不過生存的意義,也許終其一生,我們想要的作品只是自己。

而說到自由,她感嘆道,人生是條單行道,自由是最初的嚮往,也是最終的渴望。

印象裡,女演員能夠這麼暢通表達的,也就馬伊琍,蔣雯麗等少數幾個女演員。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回看王珞丹的履歷,王珞丹確實也是個奇人。

跟同期大紅的女演員相比,王珞丹的選擇看似意外,其實也都在情理之中。

22歲就憑藉《奮鬥》中為愛執著的米萊大火,一口一個“我等你”讓她成功登頂理想型女友。

不久,她又憑藉《我的青春誰做主》裡對錢小樣的演繹成功升級小妞代言人。

繼而有《杜拉拉昇職記》裡,酷似小丸子的杜拉拉。

而最颯的造型來自《後會無期》裡的蘇米,風塵和清純合二為一。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成功來的猝不及防,催生了王珞丹的成長和思考。

光鮮背後,逐漸感覺“提線木偶式生活”對她的反噬。

沉思之後她選擇到紐約散心三個月,打開心扉,真聽真看真感覺。

再回來,她成功轉型出演男人戲《烈日灼心》,這一角色也讓她成功拿下第29屆金雞獎女配角。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再後來,她就走上了徹底的放飛之路,每一次與觀眾見面,她都能玩出點新花樣。

斜杆青年王珞丹正式出道,演戲之外,唱歌、玩樂高、極限運動、手風琴、鋼琴、架子鼓、吉他彈唱樣樣來得,還是有名的滑板青年。

《跨界歌王》裡跟樸素合唱《清白之年》,聲音純淨,直戳我心。

甚至街頭唱歌都能上熱搜。

而上綜藝,無論是《極限挑戰》還是《嚮往的生活》都表現驚喜。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說白了,生活才是重點。看她早前的採訪,這樣的生活狀態,其實一直都是她嚮往的。

她曾在《天下女人》的採訪中就明確表示:

我希望30歲之前找到另外一個我比較喜歡的事情做,就是刨除演戲以外,我覺得可能演戲能讓我有那種忘我的感覺,開始之後卡之前還蠻爽的,但是演戲之外,就會覺得有些東西是駕馭不了的。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順便提一句“插刀教主”杜淳領銜的拯救邊瀟瀟,坑印小天的事情。

王珞丹跟邊瀟瀟是大學室友,關係很好。王珞丹參加很多訪談的爆料嘉賓都會出現這位室友。

雖然被群嘲,可無論從道義上還是人情往來,王珞丹都是要為老同學邊瀟瀟戰隊的。

再說,這也不是王珞丹第一次說錯話。

後來成長起來,王珞丹也有了很多思考

從《丹行道》看斜槓青年王珞丹的精彩人生

就像為什麼把節目叫成《丹行道》?

她說,你該如何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不要去回頭看,你只要知道自己臉朝那個方向,就是前方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