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探索將放學後看護服務逐步擴大至所有公辦小學


申城探索將放學後看護服務逐步擴大至所有公辦小學


這幾天,家長林薇拍了一段視頻發在朋友圈,收穫許多點贊——視頻裡,她在虹口區長青學校四年級唸書的兒子謙謙,正一板一眼補褲子。男孩子活潑好動,褲子膝蓋那塊老破,媽媽讓他自己補。“我就自己補,而且是用刺繡的方法。”小傢伙胸有成竹,穿針引線打結毫不含糊。剛剛過去的這個學期,他在學校“快樂30分”刺繡項目中已學有所成。媽媽樂了,“感覺孩子做事更加靜心、專注,而且他打線結的手法比我專業多啦。”

為解決小學生放學後的看護問題,上海自2010年起逐步探索,努力使放學後“尷尬時段”的看護服務逐步擴大至所有公辦小學,民辦小學可參照執行。不經意間,下午3時30分後,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的新起點,家長、學校收穫的新空間。

孩子放學後“快樂30分”

市教委在全市小學逐步試行的放學後“快樂30分”拓展活動,是在校小學生自願參加的課外公益活動,一般每週安排4天,每天活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快樂30分”納入學校教學管理範圍,計入學生活動總量和教師工作總量,但不得強制學生參加,不得集體學習新課或進行集體補課。

“快樂30分”強調因校制宜,整合校園、學區和集團以及家庭和社區資源,開展書法、美術、閱讀、遊戲、體育鍛煉、科學小實驗、社團、完成作業等豐富多樣的活動,為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差補缺。

雖然剛放假,寶山區寶林路第三小學學生小巍已經摩拳擦掌,下決心開學一定要“搶課”成功。原來,學校融合校本課程特色和學生髮展需求,開設了近20個學生喜愛的“創娃坊”,配備專業教師,眾籌多方資源,讓學生自主選擇,走班參與。“陶藝坊”“彈撥樂坊”“花樣跳繩坊”“布藝坊”……每個學期初,可在學校微信公共平臺上充分了解,報名申請。要搶到“布藝”“陶藝”這樣的大熱門還真不容易。為此,學校在報名平臺上設定了“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的選項,讓更多孩子能獲得“快樂30分”。

“我們把這段時間稱為‘經濟半小時’。”校長嚴青說,一天30分鐘,日積月累,也是不短光陰,需精心準備,使之成為有效益、快樂的半小時。針對學校外來務工子女比例高的情況,為了減輕接送困難家庭的壓力,學校利用創新實驗室的現代化資源,提供豐富的課餘體驗。“小眼睛書吧”讓學生暢遊書海,啟迪智慧;“朗讀亭”助學生學會表達,增強自信。

老師收穫不一樣的快樂

數學老師應立群最近有個甜蜜的“小煩惱”:學生們喜歡叫她“氣球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她面向一二三年級辦起的“魔術氣球坊”紅紅火火,一個學期下來,氣球小狗、氣球花朵在稚嫩的小手中一一誕生,單泡結、雙泡結、熊耳結學得不亦樂乎。“孩子們手眼心協調發展,還自己創造新的氣球作品,我感受到了作為老師的不一樣的快樂。”

因為開設晚託服務,教師的工作量面臨“超額”。原本小學教師的工作時間為早晨7時30分到下午3時30分,但實際上大多數學校老師要到下午5時以後才能下班,放學後還要批改作業、備課、參與教研活動……加上放學後的晚託陪護,工作量確實不小。

怎樣提升教師積極性?部分學校以績效工資為切入點突破機制。與此同時,在經濟激勵以外,許多教師在陪伴學生的“延伸時間段”中,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成長。

“刺繡補褲子”男生的刺繡老師——長青學校彭順潔老師,從小喜歡女紅功夫。放學後的幾十分鐘裡,她與學生們交流這份愛好。在學校的支持下,彭老師還專門去杭州向高級刺繡技師學藝,起針、回針、別針、打籽,練習標準的手勢以外,更親身體會古代藝術技藝的高深。她有自己的差異化教學法。例如,給女生的刺繡底料用絲綢,給男生的選用麻布,用的針也粗一些,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知體會傳統技藝之美,為他們的未來埋下小小種子。

沈威是長青中學部的體育老師,來小學部“快樂30分”教籃球。“教小孩子,我也學到了許多。”沈老師說。除了技術動作和運動規則,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他想讓孩子們從小學會團結合作。“雖然球很充裕,但是我每次配給都是兩人甚至多人一球,讓他們學會合作與分享。”

家長群“人人皆可是先生”

“我的媽媽作為志願者,每週二下午3時30分到4時和我們一起畫國畫。”寶山區行知小學三(1)班的徐益馨在作文裡寫道,“她帶著大家認識畫紙、區分生熟宣、分清繪畫方法、瞭解寫意和工筆。這時候媽媽活潑又認真,我感覺特別開心,特別光榮,也特別為媽媽驕傲。”

做好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既需要發揮學校主渠道作用,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努力實現看護服務公辦小學全覆蓋的基礎上,本市鼓勵區、校探索和實踐豐富多樣的課後服務形式和內容,豐富學生課後生活。

在行知小學,已有17個班級的家長走進自己孩子的“放課後”。這一近似家長互助的形式,進一步拓展了資源,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體驗:認識地鐵、食物和化學、小製作、小實驗、英語歌曲賞析等,讓人耳目一新。“人人皆可是先生”的風尚在家長群體慢慢形成。

“學校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讓我們可以從老師的角度去體會學校教育,真正站上講臺,才有了發自內心的感知和認同,這不僅是角色的轉換,更是相互思維方式的滲透。”二年級學生家長周強覺得,這些帶給他的遠比100分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