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退役不忘守紀

言論|退役不忘守紀

退役不忘守紀

前不久發佈的2018年“最美退役軍人”事蹟引發社會關注,其中一位名叫吳洪浦的老兵令人感佩。作為空軍某部的一名標圖員,他在1962年擊落美國U—2戰機中記大功一次,然而退役後他把立功證書壓到箱底,嚴守國家機密和軍事機密37年,即便日常生活舉步維艱,也從不向家人提起當年戰鬥經歷、向政府提要求。守口如瓶的保密承諾、始終如一的紀律意識,標註了一位老兵的堅定信仰和價值本色。

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這是軍人的天職,紀律嚴明、令行禁止是我軍特有的優勢。受部隊培養多年,鮮明而突出的守紀本能是戰友們軍人氣質的重要組成,也是退役軍人之所以能夠得到社會信任、讚譽的重要原因。然而現實中,少數退役軍人在邁好角色轉換這重要一步時,放鬆了對紀律的堅守,極少數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觸犯黨紀國法受到處分,警醒我們:任何時候遵紀守法是第一位的,角色轉換尤其不能忘記紀律要求。

紀律是一道紅線,也是一道底線。據媒體報道,某轉業幹部待安置期間醉酒駕駛被查獲,受到處分不說,還因此檔案被退回原部隊,不列入安置計劃;某退役軍人到地方工作不到3年,因涉嫌濫用職權、貪汙受賄一審獲刑3年,從退役軍人到階下囚,令人唏噓;因受到經濟利益的誘惑,幾名退役軍人被策反後多次回原部隊蒐集情報、竊取內部資料,受到法律嚴懲……類似這樣的案件雖然只是極少數,但不可否認,於個人而言教訓極其深刻,於家庭來說打擊頗為沉重,更給部隊聲譽、國家利益造成嚴重損害。

從部隊到地方的角色轉換中,為何極少數戰友出現這樣那樣的違紀違法行為?說到底在於紀律意識淡薄,心中的弦繃得不緊。相比較而言,部隊嚴格的管理制度貫穿到個人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地方管理環境相對寬鬆,對個人行為的監督約束不那麼直接。這一過程中,有的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讓自己落入違紀違法的境地;有的抱有僥倖心理,認為一些違紀行為難以發現、無傷大雅;有的缺少法律思維,遇事容易衝動、爭強好勝。這些思維觀念上的走偏帶來行為做法上的失範,亟需增強法律觀念、守住行為底線。

須臾不忘的紀律意識是退役軍人邁好工作轉軌、事業轉型、人生轉身關鍵一步的重要基石,也是實現人生出彩的有效保障。對退役軍人而言,脫下軍裝並不代表不受任何紀律的約束,任何時候遵紀守法的要求不能少,心中對紀律的敬畏不能丟。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傳承好軍隊的光榮傳統、延續優良的政治基因,在遵紀守法上做表率、當模範,以自己的言行彰顯退役軍人的本色和擔當;另一方面要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尤其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提高法律思維和依法辦事、解決問題的能力格外重要。

不忘紀律要求,還需增強政治站位、涵養大局觀念。社會環境紛繁複雜、利益訴求形形色色,退役軍人難免有思想上的困惑、遭遇現實中的困難,但倘若因此對紀律要求不管不顧、對國家法律視若無睹,甚至被別有用心的人裹挾利用,不僅無益於問題解決,反而偏離自己的初衷。從這個意義上講,涵養大局觀念、守住行為底線,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也是對社會的一份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