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藥三分毒?我們該如何減少用藥的副作用?

為什麼是藥三分毒?我們該如何減少用藥的副作用?

我們有句古話,叫"是藥三分毒"。這話放在以前好理解,因為中藥沒有經過化學提純,一方面含有有效成分,而另一方面可能含有一些有害成分。比如人參,都知道是大補之物,可近年來也有因吃人參過量而中毒甚至死亡的報道。那些"純天然中草藥,完全無毒副作用"都是騙人的營銷用語。

但到了今天,針對純度近乎100%的西藥,"是藥三分毒"這話仍然是成立的,為什麼?

為什麼是藥三分毒?我們該如何減少用藥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藥物的作用位置不夠準確,即專一性不夠導致殺傷面積過大,比如大多數的抗癌藥物,是將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一同殺害的,有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思;二是藥物雖然準確找到了作用位置,但精確度不夠,比如用於擴張血管的藥物,往往服藥後不僅會作用於患處血管,還會作用於非患處血管,患處得到緩解了,別處卻脹痛難忍。

雖然現代醫學有了很大的進步,都開始機器人操刀做手術了,但是在解決藥品副作用方面還是稍顯不足。提高藥品的專一性,還有賴於藥物作用機理的進一步研究;改善藥物的作用精確度,對於外用藥品可通過局部給藥解決,但內服藥仍然是難題。

為什麼是藥三分毒?我們該如何減少用藥的副作用?

既然藥物副作用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那我們只能退一步儘量減少其副作用了。

醫生們常說,按劑量服藥。劑量不足,藥效不夠,白吃藥了;劑量過了,藥效雖然飽和了,但毒副作用也明顯了。所以,適量吃藥,一方面儘量發揮藥效,另一方面儘量減輕毒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