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個夏天命是空調給的,殊不知這些“病”也是!

熱浪滾滾的夏天,很多人調侃說“這條命是空調給的”。可是空調“救命”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不適:眼睛乾澀、鼻子癢打噴嚏、頸椎難受、肩膀疼痛……很多人將空調房常見的不適症狀統稱為“空調病”,其實醫學上並沒有“空調病”的診斷。“空調病”不是病,但這幾種身體不適,確實是空調造成的。今天就好好給你講一講,怎麼搞定“空調病”。

有人說這個夏天命是空調給的,殊不知這些“病”也是!

4種“病”是空調給的

1.空調吹出髒空氣:過敏

長期未清洗的空調,過濾網上可能附著大量的微小灰塵及塵蟎,一旦開始工作,就會隨著冷風吹入房間內。長時間吸入這樣的“髒空氣”,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肺炎等疾病。空氣裡的灰塵、塵蟎、細菌等,還可能導致皮膚過敏。

2.冷空氣侵襲:誘發疼痛

溫度、溼度等因素,都與關節痛的發作有關。在高溫狀態下,血管、汗腺擴張,肌肉、筋膜的代謝較旺盛;此時進入室內,驟冷會導致血管突然收縮,局部組織代謝紊亂,肌肉、筋膜痙攣,表現為痠痛、僵硬,還可能誘發以前的炎症,比如關節炎。

3.空氣乾燥:誘發乾眼症

空調在製冷過程中,不會和外界換氣,隨著空調的運轉,會把空氣內的水分也“抽走”,讓空氣變得越來越乾燥。乾燥的空氣,可能會像海綿一樣吸走眼睛裡的水分;開空調時門窗緊閉,室內空氣會逐漸變汙濁,這些兩種因素都會造成眼睛乾澀不適,嚴重時甚至可誘發乾眼症。

4.室內外溫差大:傷害心血管

如果空調設定的問題過低,室內外溫差過大,對心血管患者非常不利。低溫環境會刺激機體,使血管收縮,加重患者心臟負擔,誘發心血管疾病。空調房內長期不通風,含氧量可能下降,容易加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程度,造成胸悶、頭暈、心絞痛等症狀。

有人說這個夏天命是空調給的,殊不知這些“病”也是!

5件事保護空調房裡的你

1. 進空調房“磨蹭點”

想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的健康問題,採取分段進出法是個不錯的選擇。先在室內先待3~5分鐘,然後走到室外陰涼處待幾分鐘,扭扭腰、伸展下身體後再進入室內,反覆2~3次,等身體較能適應室內低溫,就可留在空調房內了。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2. 兩三小時開次窗

沒有自然風對流,室內的空氣會越來越汙濁、含氧量也會下降,容易讓人疲倦、頭疼。一般開空調兩三個小時,就應開窗透氣半小時。睡覺時不宜通宵開空調,至少要將其調為夜間模式,只要能清涼入睡就行了。

3. 室溫25~26℃為宜

控制室內溫度和溼度,對健康同樣重要。室內外溫差應控制在8℃~10℃。夏天雖然可能出現38℃以上的高溫天氣,但是一天中大多數時間的溫度都在35℃以下。室溫控制在26℃左右比較適宜,室內溼度宜保持在60%左右。

4. 多喝溫水

空調房內空氣乾燥,容易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需要多補充水分。一般情況下,成年人一天的飲水量應該在1500~1700毫升,天氣炎熱的時候可適量增加。水溫不宜過冷或過熱,35℃~40℃的溫水是最佳選擇。

5. 溫毛巾敷眼睛

眼睛乾澀是空調房裡的“常見病”,戴隱形眼鏡或有慢性結膜炎的人更容易發生。長期待在在空調房,不妨拿條溫毛巾敷眼,給眼睛一點溫暖,以緩解眼睛乾澀、消除視疲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