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計劃制定後怎麼管理?“預預實差”管理華為和海爾大同小異!

又是新的一年開始了,陽曆的一月份,相信大部分公司2019年的年度經營計劃已經制定完畢了吧,即便沒有完全結束也已經接近尾聲了,計劃制定瞭如何管理閉環保障年度目標的實現有好的方法嗎?

今天給大家分享“預預實差管理”保障年度經營計劃的完成

預預實差:預算、預測、實際、差異

預預實差管理簡單講即通過對預算、預測、實際差異對比及關差的管理方式。

年度計劃制定後怎麼管理?“預預實差”管理華為和海爾大同小異!

預算

企業將年度目標分解到季、月、周目標,並進行量化和承接到崗位到人形成從企業到部門到個人的全面預算。

具體來講,計劃預算和年度經營目標可以分解為十個步驟:

第一步:審視機會,確定產出目標

第二步:細分目標

第三步(1):分析全流程成本問題,找出要因

第三步(2):建立銷售、製造毛利率及其他交付效率和成本基線,編制原型預算,根據利潤目標,倒擠成本費用

第四步:分清成本費用控制目標和責任

第五步:按人均效益提升水平確定人員規劃

第六步:確定回款及運營資產管理目標

第七步:綜合平衡:以現金流目標平衡為例

第八步:彙報評審確定規劃和預算

第九步:確定預算

第十步:制定行動計劃

在作年度計劃預算構架的時候,需要相關的業務部門全面參加,並能進行一些量化的業務假設,具體如下圖所示

年度計劃制定後怎麼管理?“預預實差”管理華為和海爾大同小異!

預測

預算是個承諾,而預測是配置資源的一個基礎。資源是要按照預測來配置的,如果年初預測要增加,那麼必然要增加資源。預測內容主要是“定,發,收,回”。預測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需要採用滾動預測(Rolling Forecast)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來修正我們的預測。

開展滾動預測的目的是為了:

● 識別風險並管理風險

● 尋找新機會點,進行策略調整與資源的動態配置

● 實時調整達成目標的“路標”,並具有可行性

● 實現財務計劃綜合平衡

● KPI目標中”訂-發-收-回”的預測

● 測評指標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

● 3張財務報表 預測是管理之魂, 亦是評價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指標。

預測在整個計劃管理中很關鍵。要對未來的情況進行預測才能較好地配置資源。

年度計劃制定後怎麼管理?“預預實差”管理華為和海爾大同小異!

實際

上面講預算是固定的目標且分解季、月、周。預測是每月更新,實際是實際執行的結果數。

二層關差

在管理中制定預測時先看與預算的差異,分析為什麼差?差在哪裡?差異是否可以關掉?這是一層關差

實際結果出來後再看實際與預測的差,為什麼差?差在哪裡?存在的差異能夠追補?用什麼措施追補?這是二層關差

年度預算目標一旦制定通過這兩層關差及時調整工作計劃,且能對比年度計劃找到制定的問題,執行的問題,不可控因素問題等關鍵影響因素,增加對業務的把握程度,提升目標完成率,預測準確率,完成預預零差的閉環。

年度計劃制定後怎麼管理?“預預實差”管理華為和海爾大同小異!

具體做法(工作實踐總結)

①年初制定年度經營計劃及經營計劃完成後可達成的預算目標

②月初制定滾動預測,預測制定後對比預算看是否存在差異,存在的差異需要做什麼工作來進行改進,以年度計劃為基礎根據預測關差措施進行工作計劃調整。

③實際完成結果與預測進行比較,實際執行工作與工作計劃進行比較,看執行差在哪裡,看結果與預測、預算差在哪裡。是哪些工作沒有做造成的,是哪些事情沒有預測到造成的,是哪些突發事件沒有預測到造成的。哪些是人為的可控因素,哪些是非可控因素。關差的目的是為了將原因拆分後製定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種管理方式下,年度計劃才不是擺設,而是形成了計劃-預算-預測-實際一環扣一環的零差異以實現年度目標的體系。

年度計劃制定後怎麼管理?“預預實差”管理華為和海爾大同小異!

以上結合華為和海爾兩家優秀企業的做法(優秀企業雖然做起來略有差異,但是精髓是想通的,都在做計劃、預算、預測、實際的管理。)總結的小睿以為行之有效的目標管理體系。

如需見證性資料可私信小睿索取。資料雖不全,不盡完善,但足可證明是通過優秀企業實踐和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睿學管理用實踐經驗說話,學習見證性資料和書籍寫感受,希望用最嚴謹的管理思路與大家碰撞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