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的这所小学,培养出一名文学巨匠,座位就在“学霸区”


春节期间,专程带着孩子们,去山东省高密市参观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故居。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在高密县大栏乡的平安庄,现在的名称是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平安村。如今的平安庄村头,矗立着一座两层三门的木牌坊,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莫言旧居”。到这里拜谒游览的人很多,已经带动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小产业。

在平安庄,免费参观了莫言的旧居,又来到了临近的莫言小学。参观这个小学,需要购买红高粱影视基地的通票。一座典型的山东民居门楼上,挂着一块“高密县河崖人民公社大栏小学”的牌子。莫言的小学生活,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走进校园里,是三排青砖青瓦的老教室,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窗户还是黑色的木棱窗。一根木头旗杆,竖立在校园正当中。莫言的童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他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回家劳动了。可以说,在这所学校,莫言度过了其全部的学生生涯。


在一个五年级二班的教室门口,有一块牌子,介绍了莫言求学的地方。这个教室里,所有的摆设,都是根据莫言先生和他老师、同学回忆,按照原来的样子复原的。

走进五年级二班教室,仿佛回到了童年。三间平房的教室里,最前面是一个砖垒的讲台,讲台上面一张讲桌,水泥黑板上边,挂在毛主席像,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讲台下面,摆了几排矮小的旧书桌,讲台旁边的脚踏风琴、教室里挂的汽灯、摆放的暖瓶,都很有年代感。

课桌第一排中间靠右的位置,就是当年莫言的座位。游客进来看了以后,不约而同的说:怪不得莫言这么厉害,原来,从小就在学霸区啊!今年春晚小品《占位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莫言的座位,就在小品中的学霸区。其实,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占位子的家长,也不是拼爹的年代,莫言之所以在这个位置,是有原因的。


从教室墙面上的一块刊版,可以了解莫言上学的情况。原来,这个学校共有6个村的学生,莫言6岁上学,他的家离学校很近,他在班里年龄最小,个头长得矮,所以才会被安排在最前面一排。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莫言很喜欢读书,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偷看《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等“闲书”。

小学的另外一排教室,被改造成了莫言文学印象馆,介绍了莫言的成长道路。1976年莫言参军后,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并一直坚持学习与创作,1981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莫言的一生,就是文学创作的一生。

莫言,只是他的笔名,他的原名叫管谟业。据莫言的大哥考证,高密管氏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管仲的后代,管谟业是管氏的第二十四世孙。

莫言小学的山墙上,当年的标语和壁画仍然清晰可见。这个原本平凡的小村庄,因为莫言而变得不再平凡,也因为莫言,给家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莫言旧居,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