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慢遊”

天津“慢遊”

在天津,觸摸歷史痕跡

10月下旬,因受邀擔任全國首屆日語NAT-TEST演講賽評委而來到天津。一座城市的節奏可能就藏在它的空氣裡,走進天津,不知不覺心靜下來了,腳步慢下來了。

一來天津就感覺生活節奏慢,可能跟一不小心住進了“歷史”裡有關。在天津所到之處,總能觸摸到歷史痕跡。

主辦方安排的住宿地是天津五大道里的和平賓館——建於1949年的西班牙花園式庭院別墅。所謂“五大道”是以成都、重慶、大理、睦南及馬場命名的五條街道,是迄今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清晨走在五大道,眼前掠過一棟又一棟歷史風貌建築,恍若回到民國時代。百年前的建築裡已含有車庫,由此可見當時這兒貴族們的生活水準非同尋常。建築古樸典雅,牆頭伸出的紅花綠葉卻是清新可人,可謂歷史和當今在牆頭銜接。有這麼一說:中國歷史五千年看西安,一年千看北京,近百年看天津,天津是中國近代吸收西方文化最早的城市之一。

天津另一個歷史建築集中之處就是海河邊的意式風情街。1902年,一位名叫費洛梯意的意大利人被任命為租界的規化和建設的項目經理,於是他在天津造了個“小意大利”,以馬可波羅廣場為中心建造了完整的道路網及完備的公用設施,建了各有特色的意大利花園別墅。如今,那些百年大屋構成了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大都變成時尚的酒吧和餐廳。當年的殖民者把自己住的房子都蓋得很結實,成了百年經典,撫今追昔,讓人感慨萬千。

全國日語NAT-TEST演講賽在天津外國語大學舉行。從沒有見過一所大學與歷史如此親密銜接。校園內有個北疆博物館,與各種等身大的栩栩如生兇猛動物標本兩眼對視,心緒像是回到一萬年前的曠野……學校的禮堂是由教堂改建的,日語演講比賽就是在這兒舉行,為比賽增加了儀式感和凝重感。聽學校的工作人員說,學校不能自主翻修校園裡的建築物,必須由政府部門來統籌安排,因為一磚一瓦都是歷史文物。

天津“慢遊”

熱情與寧靜在天津人的心頭平衡著

天津大街上比較安靜,人們都在默默地趕路。聽當地人說:天津人喜歡在屋裡熱鬧。果然,來到天津的第一個晚上,我們一行數人到一個懷舊炭火火鍋店吃飯,發現店裡氣氛熱烈,人們喝酒談笑,熱氣騰騰。一聲不吭走在大街上,回到屋裡立馬變得慷慨豪爽,熱情與寧靜在天津人的心頭平衡著。在天津街頭,偶爾還能遇上拉著遊客的觀光馬車呢。

一座城市的素質,從出租車司機的言談中能夠窺見一斑,天津出租車司機能侃,而且有問必答。有次在出租車上問起司機大叔,天津是否生活節奏慢,大叔用高瞻遠矚的口氣回答:“我們天津的節奏比起北京、上海慢多了!天津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地方,發展太快快了就不好持續了。天津的房價也低呵。”

得知我是從日本來的,司機大叔還對中日關係做了一番評價:“中日之間就是合作、對立、衝突的關係。鄰居不能選擇,所以只能想辦法和平相處。對了,坐我的車的日本客人看上去都很有禮貌,素質高。”

天津生活節奏慢、人們喜歡在屋裡熱鬧的又一個佐證是:夜晚茶館裡的相聲很紅火。離開天津的前晚,我與福建老鄉吳老師一起去名流茶館聽相聲,一場兩個小時,先是一段快板,之後是六段相聲。據說這是老套路了。當地人笑得前仰後合,我們南方人卻覺得不怎麼好笑,甚至覺得內容比較“俗”,這也許是南北文化差異所致吧。只是看到相聲實實在在地給當地人帶來了莫大的愉悅,有些羨慕。且讓人意外的是,說相聲的、聽相聲的都是年輕人居多。網絡時代,面對面的傳統曲藝形式在天津依舊發揚光大。

聽了相聲之後,乘坐出租車時與年輕的司機聊起天津的相聲。年輕人用類似說相聲的語氣告訴我們:“那些段子始於民國時代,一直沒變過。他說上一句,我就知道下一句。但是天津人就好這個。相聲深入我們的骨髓,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說一句,我們就捧一句,課堂上學生都是捧哏。”

天津“慢遊”

人和城市都需要多元化

來天津的正事,是當日語比賽評委,15名大學生、高中生過五關斬六將闖入決賽。讓我驚異的是,大部分選手的日語發音純正,內容有情趣,對日本文化充滿嚮往和熱愛。更讓我感動的是從演講內容可看到他們心靈空間的多元化。一位女孩的志向是到日本學習介護知識,將來當護士。而她還有個興趣是“聲音”,對各種聲音敏感,她的聲音也十分動聽,日語發音也好,因此我在點評時建議她當護士的同時,或許可以嘗試把“聲優”當作自己的業餘愛好。還有一位學生的演講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日語說得不是很流利,但是內容十分有個性。她的夢想是實現一個自己心中理想化的社會:每個人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讓世界上有多樣價值觀存在,人們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生活。闖入決賽的唯一一名男生的演講內容也頗為別緻,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電子遊戲設計師,因為遊戲曾經讓自己走出了困境……

演講比賽現場,遇到在天津一所大學教日語的三位日本老師,他們是帶學生參加比賽的。我問他們在中國生活有什麼不便嗎?其中一位日本老師痛快地回答:“沒有什麼不便,中國的生活很舒適,比在日本有意思。我們都習慣了在淘寶上購物。住的地方離超市稍遠些,我們就騎車去。”他還半開玩笑地說:“看你這個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還不如我們瞭解中國呢。”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我們不是中日之間的邊緣人,我們擁有兩片天空,心中裝得下兩個國度。

有幸來到天津並擔任全國首屆日語NAT-TEST演講賽的評委,得到與新朋老友相聚的機會,與熟悉的日本語言學校的經營者、老師敘舊,新結識國內日語培訓機構的老師以及來自臺灣的大新出版集團的精銳團隊……

主辦方還有一個別出心裁的安排,讓我們來到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參觀座談,聽新潮時尚的領導介紹電大的現狀和願景,大開眼界。過去電大在人們的印象裡是個拿文憑的地方,現在卻是開放大學,成為素質教育、職業培訓的主力軍,社會貢獻日趨增大。在經濟發展之後的中國,素質教育尤其需要更上一層樓。

都說中國這些年發展速度快,其實從細部看,速度不是均一的。經濟成長快與慢,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好與差,每個城市有它的個性和宿命,無需一窩蜂地快馬加鞭,城市發展也需要多元化。一座歷史厚重的都市小心翼翼地肩負著歷史和文化前行,不讓文化從肩上滑落,這是一種責任和修行。總比把文化丟棄了,再心急火燎地回頭找來得踏實。這次在天津只度過匆匆忙忙的三天時間,但是從心理上來說卻是內容醇厚的“慢遊”。(黃文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