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雙聯雙創”成就履職特色品牌

——合肥市政協創新工作方式成效凸顯

“政協委員們的參與,使社區協商議事更有成效,為居民做了很多好事。”11月23日,包河區常青街道淝南社區召開每月一度的社區協商會,面對“政協江淮行”合肥站集中採訪的記者,社區老書記劉先森老人由衷地感慨到。

今年,十四屆合肥市政協開局之年,一場大規模的履職活動全面展開。這場聲勢浩大的創新舉措,在全社會產生了較大影響,也得到了省政協的肯定,成為省政協主席聯繫的省轄市特色工作亮點,這個活動就是“雙聯雙創”。

“雙聯雙創”活動,是主席會議成員聯繫常委、常委聯繫委員、委員聯繫群眾和專委會聯繫界別、界別聯繫委員、委員聯繫群眾;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委員中開展立足崗位創新創業,帶動群眾創新創業。

合肥市政協主席韓冰說,“雙聯雙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責任擔當,在促進社會和諧民生改善中進一步彰顯政協新價值。

新探索 新機制 新突破

創新委員聯繫工作機制,激發委員創新創業熱情,以規範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為目標,推動政協工作取得新突破,是“雙聯雙創”的主旨所在。市政協副秘書長賈東明介紹。

活動方案從今年2月份開始起草,期間廣泛徵求意見並數易其稿,市政協主席會議專門研究,韓冰主席親自修改,並經十四屆二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為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市政協加強制度設計,進行整體謀劃。

4月2日,市政協出臺《“雙聯雙創”活動實施方案》,並委託各縣(市)區政協、各開發區管委會印發。方案提出,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通過走訪、調研、視察、交流、座談、電話溝通、網絡交流、開展活動、協調服務等形式,密切市政協領導與常委、常委與委員、委員與群眾之間的經常性聯繫,密切專委會與界別、界別與委員之間的聯繫,掌握實情,瞭解民意,反映民生,搭建黨委政府與各界群眾溝通聯繫的橋樑和紐帶。 4月24日,合肥市政協辦公廳印發了《“雙聯雙創”活動實施細則》進一步規定了活動組織、活動方式、困難和問題的解決與反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處理、量化考核、評優與獎勵等一系列操作辦法。

履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除一名常委長期臥病外,92名常委帶頭踐行,積極聯繫和帶動委員投身雙聯雙創工作。”市政協辦公廳負責人介紹,廣大委員積極跟進,有186名委員聯繫了近516名群眾。所聯繫的群眾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貧困群眾、孤寡老人、自主創業人員和一些專業技術人員、高科技人才等,充分體現了政協組織廣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

4月11日,韓冰主席邀請所聯繫的常委召開雙聯雙創工作座談會,拉開市政協雙聯雙創活動的序幕。主席會議成員率先垂範,採用會議、活動、上門走訪、結合專委會工作、開展界別活動等形式與常委、委員建立聯繫,指導雙聯雙創工作開展,為雙聯雙創開好局起好步。

方興社區是一個新建社區,常住人口以外來人口和拆遷安置的新市民為主,加強社區治理迫在眉睫。合肥市、包河區兩級政協在推進“雙聯雙創”和“委員進社區”活動中,組織市、區兩級政協委員走進包河區方興社區,通過項目化方式參與基層公共服務,打造了一座建在老百姓家門口的“政協委員服務站”。方興社區黨委從社區最急需的公共服務入手,建立委員專長信息庫和群眾需求信息庫,通過“兩庫”比對來確定公共服務項目。 2018年,確定了醫療健康、民生關愛等9類公益崗,開展政協委員“九進社區”活動,共有10名市、區政協委員牽頭認領。

雙聯雙創活動開展半年來,廣大委員立足本職崗位,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形式豐富多樣,活動成效顯著。在市政協的指導下,縣、(市)區政協也積極參與雙聯雙創活動,開展委員進社區、打造政協委員服務站等。爭創政協特色工作品牌

“市政協要強化對雙聯雙創工作的領導,認真總結經驗,深入查找問題,改進活動形式,推動委員履職;要提前思考、精心謀劃好下一步乃至明年的雙聯雙創活動,將雙聯雙創作為市政協一項特色和品牌工作,持續推進,幹出成果。”9月12日,韓冰主席在第二次雙聯雙創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求。

賈東明介紹,下一步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雙聯雙創工作:一是加強宣傳。通過多個渠道、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雙聯雙創活動中的優秀事蹟,弘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深切關注民生、密切聯繫群眾、真情為民履職的美好形象。二是大力引導。引導政協委員進一步深化對雙聯雙創工作的認識,正確處理本職工作和雙聯雙創的關係,豐富活動內容,拓寬活動廣度和深度,提高活動成效。三是深入總結。尋找更為有效的活動形式,切實推進委員履職。四是切實推進。加大雙聯雙創工作推進力度,形成專委會雙聯雙創工作特色,各工作處室主動加強對常委聯繫委員的服務工作,確保委員參與雙聯雙創工作全覆蓋。(毛學農 《江淮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