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師:一切功德善法皆從“信”而生

如瑞法師:一切功德善法皆從“信”而生

如瑞法師:一切功德善法皆從“信”而生
如瑞法師:一切功德善法皆從“信”而生

在《佛教聖眾因緣集》裡有這麼一則公案:

在中印度舍衛國城外,有一座寺廟,叫松寺。附近住著一位非常虔誠的女居士,她每天都要設食供養一位比丘師父。並且,在供僧之後,總會至誠地恭請法師講開示。松寺常住每天輪流派一位師父到女居士家去應供。

一天,輪到一位老比丘去應供。他是老年出家不通佛理。也常聽寺中的人說起,這位居士非常了不起。於是心中更加不安。但常住已派,不敢違背,只好懷著畏懼憂惱之心,腳歩沉重,緩緩地朝女居士走去。

到居士家時,已經超過了約定的時間。女居士正在門外著急地等候,遠遠地看見來了一位老師父。因為走得慢,所以看上去顯得威儀庠序。她心想:這位老師父,一定是已得成就的聖者,他所說法,必定是至為寶貴的妙法。我一定不可失去這難得的求法機會。

於是,居士就恭敬地把這位老比丘請進屋,特別虔誠地供養。應完供,卽設高座,在座前五體投地虔誠禮拜,請師父上座說法。老比丘上座後,非常為難,見到居士仍在法座前虔誠禮拜,越發犯愁。不禁感嘆道: “唉,人愚無知,實在苦惱!”

居士聽到這兩句話,視為無上至寶。卽開始思惟“愚無所知”,不就是十二因緣裡的無明嗎?無明緣行,行緣識,最後到老死,生死流轉,種種苦果,正是從無明而來的呀!這位師父講得實在太好了!她反覆思惟這兩句話,由於生起至誠虔信之心,當下卽證得初果。·········

所以偈雲:“自嘆無知生苦惱,恭聆此語證初流。真心竭意凡成賢,法藥蠲除結使顛。悟道皆因疑念斷,行持篤志信為先。”

前四句說明:女居士以至誠恭敬之心聽法,當下卽就證初流。由此可知,以恭敬心聽法,真心切意,不加任何參雜,卽可轉凡成聖。佛的法如對症良藥,一定能斷除眾生的煩惱大病。

最後兩句說明,要證悟佛法,首先必須斷疑。斷疑的前提就是要有信。如《華嚴經》雲:“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切功德善法皆從“信”而生。信和敬是相連的,有了絶對的信敬,才會不折不扣地按照佛的教導去行持。所以說以恭敬虔信之心聞法,當下就能斷疑開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