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怀的是什么土?什么德?

古人说自己是小人时,你也不必当真,极可能是人家谦虚低调。相反在武侠小说中自称是正派人士、正人君子,要小心啦,那也有可能是内心复杂烂得透顶,败露后不忍观赏的伪君子。比如岳不群就是潜伏得很深,总比不过古灵搞怪的韦小宝。

武侠小说是近百年火起来的,而君子和小人之争由来已久。当年孔子特别重视华夏文化主流人格培养,对君子和小人有独到理解。讲学时,孔子见了一个人,气得爆了粗口,骂那人是小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怀的是什么土?什么德?

那这个小人就真的是坏人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来看看“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处,它出自《论语》中的里仁篇。孔子当年就是文化界的网红,跟他学习的人排队记录孔子说的话,疯狂点赞,这样孔子述而不作就把正事办了,有人把他的话通过记载传给后人。

这个太重要了,不然今天可能只是高大全理想型的孔子,现在通过《论语》一看,噢,原来孔子这么接地气。

君子,在孔子看来是有志向有操守的人,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保持着精神自由,心灵的康泰,与天道同步合拍。孔子认为的小人就是安于现状,只想着自己眼前那点利益的平民,他们可能为了生存不计善恶、不论是非后果挺而走险。

看来小人这个词与我们现在的小人称呼还有区别。所以,要理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原汁原味的意思,就要看看孔子的说法和做法。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怀的是什么土?什么德?

有一个叫樊迟的老实人找到孔子,郑重拜师求学。他向孔子追问种田的道理和方法,孔子也是懵了从来没人这么问过自己,心想:种地的事找我问干什么。孔子不请愿地回答:俺不如老农民会种地。

樊迟是真老实,根本不会察言观色,觉得问不出种地的事再问别的吧:老师,种青菜有什么妙招?

孔子是真生气了,可不能冷落了人心,他就淡然地回答:我也不如菜农。

樊迟一脸迷惑地走了出去,心里还嘀咕:不是说夫子老师博学吗,怎么不会……

人走后,孔子叹息郁闷地说:小樊是个小人啊!

你要赞同孔子,认为樊迟真是一个我们认为的小人,一定不了解历史。

真实的樊迟成就很高,孔子离世后,樊迟办了好多学校,培养了很多农家子弟,在唐朝时被追封为樊伯,宋朝追封他为益都侯,明朝称他为先贤樊子。

看来后世人是心明眼亮的,懂得耕读传家久

的奥秘。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怀的是什么土?什么德?

再回头看“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君子怀德比较好理解,君子看重道德,心怀善意追求道德情操生活,厚德载物。

在《周易》谈乾卦天道与君子时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还来了一句: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看起来是大彻大悟的决绝心态,可以志在四方,可能一心向道,令人浮想万千。

孔子当年为了儒家理想告别家乡鲁国,奔走四方,所以孔子深明君子之道、理想信念的意义。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怀的是什么土?什么德?

那小人怀土,可以理解为盯着眼前利益,局限于小的得失的人。很多人心中只装下故乡和家园,再多就排斥了,认为是虚妄。这没什么不好,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而非小人。

外人也无法指责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是为了自家一亩三分地,没有对公共规则的遵守和敬畏,为所欲为就凶险了。

现代社会种地可以种出农学专家,也可以成为农林博士,大学中有“中国农业大学”,大约不是孔子能想到的事。努力学习创造,各行各业都能做出突出的业绩。

君子怀德,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之举,塑造着华夏主流的文化人格,依然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