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為什麼惹惱了剛需族?3大因素讓業主直呼很受傷

存在已久的“公攤面積納入房屋總價”現象,終於惹惱了剛需族,買房者紛紛質疑為何我國計算房價、物業費等都要包括佔比頗高的公攤面積?

網友直言“公攤面積”讓我們很受傷!一時之間關於公攤面積的話題炸開了鍋,看來大家對公攤面積的積怨素來已久。公攤面積為什麼惹惱了剛需族?3大因素讓業主直呼很受傷。

公攤面積為什麼惹惱了剛需族?3大因素讓業主直呼很受傷

公攤面積如何出現的?

市場經濟活躍的香港為中國內陸的開發商們提供了很多商業套路,房地產市場中現行的土地招拍掛、預售與公攤全都師從香港。

招拍掛擴大財政收入、預售制度加速資金回籠、公攤則是完全將開發成本轉嫁給購房者,自打告別福利分房時代,各地都開始探索商品房市場下的供應模式,起步較早的香港自然成為模仿的對象。

公攤面積為什麼惹惱了剛需族?3大因素讓業主直呼很受傷

1995年為了規範行業,“公攤面積”正式在國內獲得了合法地位。

然而在2013年以後,香港的二手房、新房陸續告別“建築面積銷售”時代,房屋銷售要按以套內面積為準,但在內地,合法的以“建築面積”的銷售模式仍被各大開發商堂而皇之地使用著。

公攤面積為什麼惹惱了剛需族?3大因素讓業主直呼很受傷

各物業類型的公攤係數

不僅你家套內的實用面積,還有電梯間的面積,樓道的面積,甚至門口保安大爺那間保安室的面積都要計算到你家的建築面積裡面,你要為這些面積之和所產生的費用買單,大多數業主心裡都是牴觸的。

公攤面積為什麼惹惱了剛需族?3大因素讓業主直呼很受傷

公攤面積為何遭到牴觸?

牴觸公攤面積倒不是因為取消公攤面積銷售能夠降低房價,房屋的總價就擺在那裡,無論你是按套內面積計算,還是建築面積計算,總價始終是守恆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大家都懂。

關於公攤面積的痛點,還是因為圍繞建築面積所納稅的費用五花八門,公攤面積的存在可以說是非常利於開發商和物業公司,業主屬於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到頭來,還是的忍氣吞聲地默默接受。

公攤面積為什麼惹惱了剛需族?3大因素讓業主直呼很受傷

況且,公攤面積的水分就如同精裝修房屋的裝標一樣,只有開發商心知肚明,當前的公攤面積計算,缺乏統一標準,在測量上又不具有獨立性,開發商可以在第三方測量時與之達成默契,在公攤面積的大小上做文章。

其實,按照國際標準,按照套內面積作為房子計價的依據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在未來徵收房地產稅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將“房屋計價依據”與國際接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