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提升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 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回答記者提問

广州提升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回答记者提问

广州提升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回答记者提问

19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閉幕後舉行大會記者會,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回答記者提問。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廣州將有何舉措?廣州如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幼兒園入園高峰即將到來,基礎教育資源怎麼做到均衡優質?廣州該怎樣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記者會上,圍繞媒體關心的經濟發展、大灣區建設、養老問題、環境保護、學前教育等熱點問題,溫國輝一一回應。

關鍵詞1:開放型經濟

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年廣州在推動新一輪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上將有什麼舉措?

溫國輝表示,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提升廣州開放型經濟水平,主要推動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別要注重圍繞對接國際通行規則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形成以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

二是積極發揮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重點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謀劃搭建創新“四核十三節點”建設,推動跨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好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深化金融、會展、教育、醫療、產業、賽馬、養老等方面的合作,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合作,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三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今年將引導廣州企業優化全球佈局,加強對走出去企業的指導和服務,擴大鐵路國際貨運班列,推動與沿線國家的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提升與東南亞等地區經貿合作水平。

四是積極加大引智引技引資力度。今年將完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擴大實體經濟領域對外開放,做強引資引技引智平臺。

五是積極培育外貿新動能。今年,廣州市率先落實國家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措施,支持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融資租賃、汽車平行進口做強做大,鼓勵高新技術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增加資源性商品和優質商品進口,發展郵輪經濟,積極參加第二屆進博會,全力支持保障廣交會提升發展,擴大廣交會輻射力和影響力。

六是積極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今年廣州將強化南沙自貿試驗區、廣州開發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點經濟功能區引領作用,廣泛吸引全球高端優質產業在廣州發展,加快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

關鍵詞2:高質量發展

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去年以來,受國際宏觀環境影響,像廣州這樣的外向型經濟城市,經濟增長面臨很大壓力。廣州有什麼應對措施,如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今年的經濟增長是否會比較樂觀?

對此,溫國輝指出,在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方面,要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保持戰略定力,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重點做好以下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堅持保護外資投資者合法權益,協調解決企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重點企業和項目順利建設、開工經營。加大科技領域開放合作,支持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協助企業加快開拓多元化市場,大力培育外貿新動能。大力培育外貿新動能,推進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創新通關模式,出臺跨境電商扶持政策。最後,要堅定地保護知識產權。

溫國輝認為,講到經濟發展,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一要把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以創新引領發展。四是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始終堅持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一方面,大力實施製造強市戰略,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新型顯示等產業體系新支柱,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著力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做強做優總部經濟、高端專業服務業。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建設好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在發展現代服務業上出新出彩。

溫國輝表示對未來廣州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廣州有三大國家級開發區,比如廣州開發區,是全國工業百強區第二名,全國開發區綜合考核排名第二、科技創新排名第一。還佈局了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思科智慧城、臨空經濟示範區等一批產業功能區,規劃建設10個價值創新園區。廣州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將進一步加快,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也必將成為引領廣州發展的新動力源。

關鍵詞3:穩就業

預計今年可為用人單位和個人減負89.98億元

2018年廣州市的就業形勢如何?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廣州如何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

溫國輝認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每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就業列入“十件民生實事”中。去年全市新增就業人數33.7萬人,完成年度任務168.5%,城鎮登記失業率1.9%,同比上一年(2.4%)下降0.5個百分點,全市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溫國輝表示,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廣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就業工作面臨較大壓力。接下來主要採取幾項針對性強的措施解決好就業問題:一是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穩定社會保險費繳費方式,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用人單位繳費費率維持不變。二是進一步降低企業招工費用,三是加大重點行業和重點用工企業服務力度,四是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作用,五是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六是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七是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八是幫扶困難企業職工穩崗轉崗,九是做好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預計這些措施今年可為用人單位和個人減負89.98億元,同時已預安排33.82億元用於支持就業創業和扶持重點群體就業。通過這些措施,把穩就業工作做得更好。

關鍵詞4:民營經濟

“加、減、乘、除”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廣州市目前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如何?下一步有什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做法?

溫國輝說,廣州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態勢總體良好。民營經濟為廣州市貢獻了40%的稅收、固定資產投資和地區生產總值,50%的出口總額,8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95%以上的市場主體。2018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6.7%,高於全市經濟增長的平均水平。在智能機器人、生物製藥、大數據等新興行業,9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1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超九成都是民營企業。廣州主板上市企業65%是民營企業,雪松控股集團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可以說,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廣州市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溫國輝表示,接下來,廣州將對市“民營經濟20條”進行修訂完善,創新增加更多實在管用的措施。在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上做“加法”;在降低民營企業成本負擔上做“減法”;在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上做“乘法”;在掃清民營企業發展障礙上做“除法”。

廣州將在多方面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一是加強金融支持,組建紓困基金,優化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機制,推動政府採購系統與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對接。二是優化政務服務,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靠前服務。三是培育“兩高四新”企業,培育具有高科技、高成長、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特質的“兩高四新”中小企業。四是拓寬民間投資渠道。五是讓民營企業更加便利地獲得政策。

關鍵詞5: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獎補資金數量比往年大幅增長

隨著全面二孩的放開,2020-2022年幼兒園入園會達到高峰,面對這種情況,廣州在基礎教育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均衡和優質?

溫國輝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二孩”政策及市民實際需求,著力推進實施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專門編制了學前教育發展策略研究與布點規劃,合理規劃幼兒園布點,多措並舉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中央和省提出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50%,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結合廣州部分區域學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實際,廣州採取了很多措施,到2018年廣州公辦園在園幼兒約16.5萬人,佔比32.6%,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佔比76%左右。廣州把學前教育列入“十件民生實事”,市本級財政年初預算安排學前教育獎補資金數量比往年大幅度增長。

溫國輝說,下一步,廣州將採取有效措施,多方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一是出臺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的配套政策。二是加大財政投入。三是盤活存量,擴增、優化、提升現有公辦資源。四是積極鼓勵多元辦園,新增公辦幼兒園。在新建和規範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及移交開辦工作的同時,鼓勵街道、村集體、有條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公辦園。通過以上多種舉措,實現2020年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佔比的相關發展目標。

關鍵詞6:粵港澳大灣區

推動灣區內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廣州該怎樣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溫國輝表示,廣州將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著力提升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新格局,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加快發展。

一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聯動。加快廣州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積極落實國家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和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等政策。突出粵港澳大灣區三地融合發展特色,推動灣區內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二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構建境內外協同互動的科技創新模式。加快推進創新“四核十三節點”建設,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謀劃佈局國家級大科學裝置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港澳一起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三是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國鐵、城際、地鐵、高快速路網建設,用好港珠澳大橋開通機遇,完善“四通八達、四面八方”的戰略通道,推動與大灣區東、西兩翼城市交通互聯。

四是推動產業協同升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雲計算、數字經濟、融資租賃等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共同打造“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區。

五是共建重大合作平臺。加快推動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大力推進重點平臺建設,積極參與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建設,探索更多的先行先試措施。

六是建設國際一流人文灣區,加快推進港澳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營造更便利港澳居民在廣州學習、工作、生活的環境。注重加強在食品、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合作,積極參與構建休閒灣區,加強灣區生態文明建設和汙染聯防聯治,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城市,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關鍵詞7:公共交通

推進13條(段)地鐵線路建設

近期,廣州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廣州未來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綠色交通體系建設、構建覆蓋全面的立體公共交通運行系統等方面有哪些舉措?

溫國輝介紹,據第三方調查,2018年市民對廣州公共交通出行滿意度達85%。現在廣州市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了61%。地鐵開通運營15條,運營里程486公里,實現區區(11區)通地鐵;常規公交線路超過1200條,運營車輛1.5萬輛,水上巴士線路14條;日公交出行量約1500萬人次,幾乎相當於每位廣州市民每天搭乘一次公共交通。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5.1%。到去年底累計投放純電動公交車11250臺。

溫國輝表示,接下來,在“公交都市”建設方面將推進以下工作:一是提升交通樞紐能級。已經制定《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二是打造智能公交網絡。加強智慧出行規劃,持續推進智能公交、電子支付、智能停車建設。三是增強公交服務通達性。加快公交服務均等化,推進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慢行交通的協同發展。重點推進13條(段)地鐵線路建設及30條公交線路建設調整,優化中心城區公交網絡體系,增加外圍區公交網絡覆蓋,完善公交地鐵之間的換乘接駁。四是營造綠色公交環境。推進公交電動化和出租車純電動化,打造安全舒適的步行和自行車騎行環境,提升優化公交場站空間,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

關鍵詞8:營商環境

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2019年,在提升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廣州會有哪些創新舉措和思路?

對此,溫國輝說,廣州將大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努力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一是全面對照國家部委和借鑑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3項國家級試點,系統開展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市場監管體制等6項改革,開展不動產登記、繳納稅費等11個改革專項行動。

二是大幅放寬市場準入,降低港澳臺會計、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等行業准入門檻,加強穗港澳商事登記深度對接,加快構建一體化市場準入環境。

三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再精簡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備案事項,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政務服務改革,全力打造好“花城事好辦”政府服務品牌。

四是繼續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進一步清理和精簡涉企收費,降低企業用地、用電、物流等成本,推動投融資管理制度創新。

五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商標品牌強市建設,實施知識產權海外護航工程,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系。

六是推進城市治理創新,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加大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運用,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品質化水平。

關鍵詞9:養老問題

做實做細做優長者飯堂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廣州如何貫徹《廣東省養老服務條例》?是否有相關配套政策出臺?長者飯堂下一步如何提升?今年8月長護險兩年試點任務結束後,廣州長護險走向如何?參保人的待遇是否會受到影響?

溫國輝說,廣州市正在制定配套措施,落實《廣東省養老服務條例》。今年上半年,配套措施會陸續出臺。比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高齡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等。廣州市正在加快《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條例》立法,專門就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服務作出規定,規範和扶持養老服務機構發展。

長者飯堂是廣州在全國首創,走在全國前列的一個品牌。接下來,廣州將做實做細做優長者飯堂,深入實施養老助餐配餐服務提升工程,不斷優化長者飯堂布點,提升長者飯堂服務質量,拓展內涵,不僅要解決好老年人就餐的問題,還要解決好老年人醫療護理等其他急需解決的問題,探索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養老體系。

關於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廣州是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首批試點城市。到去年底,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已覆蓋751.95萬名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協議定點服務機構達到63家,累計提供鑑定評估服務8902人次,為5780人提供長期護理服務待遇,人均月支付達到2334.9元,符合規定的長期護理費用基金支付率達79.4%,待遇水平居全國前列。接下來,廣州將對試點政策開展評估,適時擴大保障人群,健全籌資機制;繼續增加協議定點服務機構數量,促進長期護理體系發展,提高長護服務供給能力。

關鍵詞10:鄉村振興

共建“大灣區‘菜籃子’”工程

2018年10月,廣州正式公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框架。今年在鄉村振興方面,廣州如何在全省做好示範和表率作用?

對此,溫國輝表示,廣州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補齊鄉村發展短板,保持鄉村本底本色,促進城鄉融合,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

溫國輝介紹,接下來將主要採取六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做好鄉村治理表率。以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大力實施“頭雁”工程、“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二是做好產業富民表率。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共建“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創建60個旅遊文化特色村。三是做好環境整治表率。推廣從化呂田鎮蓮麻村“全國環境整治示範村”建設經驗,高標準高質量完成1144條行政村省定階段性目標。四是做好鄉風文明表率。建成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打通精神文明建設“最後一公里”。五是做好民生保障表率。擴大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快推進村級衛生站公建民營標準化建設,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實現全覆蓋,分類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六是做好城鄉融合表率。完成7個試點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推進強鎮擴權改革試點,建設廣州中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開展“百團千人科技下鄉”“百廚百店千人”行動計劃和“千企幫千村”工程。

關鍵詞11:廁所革命

專項資金扶持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

廣州市“廁所革命”已經實行一段時間。目前廣州市“廁所革命”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段會有什麼舉措?

溫國輝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8年完成新建和升級改造公廁1027座,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139座,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開放廁所1659間。目前全市A級旅遊景區旅遊廁所達585座,基本實現4A級以上旅遊景區“第三衛生間”全覆蓋。

溫國輝介紹,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新建旅遊廁所落地較難,景區外和旅遊交通沿線旅遊廁所缺位較多,部分鄉村旅遊點和交通道路上的廁所設施不夠,且較簡陋。同時,廁所管理服務水平以及質量有待提升。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溫國輝表示,一要加大投入,財政專項資金扶持部分新建和改擴建的旅遊廁所。二要有嚴格標準,廣州在全國率先制定廁所建設和管理標準,按照已制定的旅遊廁所質量等級劃分和評定以及廁所革命評價辦法的要求,開展旅遊廁所新建和升級改造工作。三是要加強宣傳,將公共廁所建設管理納入文明城市的創建活動,引導遊客和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升公共廁所特別是景區旅遊廁所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關鍵詞12:舊城微改造

推進老舊城區微改造和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活化

2019年,廣州將如何推進老舊城區微改造和城市更新?

溫國輝表示,2009年,廣州就在全國率先開展城市更新“三舊”改造試點工作。經過近十年探索實踐,全市累計批覆城市更新項目1100個,完成改造面積109.15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41億元。特別是在全國首創老舊城區“微改造”模式,實現了城市更新理念從“城市增長”向“城市成長”的轉變,打造了永慶坊等品牌項目。

溫國輝介紹,2019年,廣州市將進一步推進老舊城區微改造和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活化。

首先,加快推進恩寧路二期改造項目,把恩寧路微改造項目打造成為“最廣州”歷史文化名片。目前恩寧路二期項目正式開工,面積比現在大了10倍,整個項目在2021年完工。預計今年10月前,騎樓部分會對外開放。

其次,廣州還將推進荔灣區沙面島等區域的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原則進行保護性整治更新,推進5個國家老舊小區改造試點。

溫國輝強調,廣州市將把抓好城市更新工作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好。按照老舊小區微改造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紮實推進。研究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有力有序推進舊村莊、舊廠房、舊城鎮等各類城市更新改造。繼續抓好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升級。

關鍵詞13:汙染防治攻堅戰

112條黑臭河涌治理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廣州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方面有什麼主要舉措和成效?

溫國輝說,2018年,廣州市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綜合施策治氣方面,去年廣州PM2.5濃度保持每立方米35微克,沒有出現過重汙染天氣。環境空氣質量6項汙染物指標中,有3項同比下降。在壓實責任治水方面,2018年,廣州入選國家黑臭水體整治示範城市,開展了“四洗”行動(洗樓、洗管、洗井、洗河),清理整治“散亂汙”場所6萬個,建成汙水處理廠3座,新建汙水管網3430公里。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河涌,35條黑臭河涌不黑不臭,112條黑臭河涌治理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溫國輝介紹,廣州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全市設立了四級河長,並創新設置九大流域河長,由11名市領導擔任,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統治理。

他特別提到,河長制實施非常嚴格。廣州去年嚴肅查處河長履職中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的行為,對142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人員做出問責處理。同時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各區湧現出一大批“民間河長”和“民間志願者”,目前,廣州共有“民間河長”1179名,河涌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