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血液粘稠易得血栓,危害不小!“稀釋血液”就用這5招

健康|血液粘稠易得血栓,危害不小!“稀释血液”就用这5招

人體內的血液循環系統,猶如古代支撐國家運轉的大運河,奔騰不息地為全身器官輸送營養物質。

一旦血液過於粘稠,不容易流動,"河道"就容易"淤堵",這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血液粘稠有4個信號

1晨起時頭暈,晚飯後清醒

臨床觀察顯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後不但沒有精力充沛的感覺,反而腦袋暈暈乎乎地,直到早飯過後大腦才清醒。

而晚飯過後,精神狀態反而最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沒有睏意。

2午飯後犯困,需立即睡覺

正常人吃過午飯後都會有睏倦感覺,但可以忍受。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飯後馬上就犯困,睜不開眼,要立即睡覺,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

這是因為午飯後血液循環在加速,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腦血液供應不足症狀更加明顯。

3下蹲時氣短,肥胖者居多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比較困難,甚至因為過度肥胖而無法蹲著幹活,一蹲下就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

人體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黏稠,導致血液循環不足,氧氣與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換,從而引起呼吸困難、憋氣等機體缺氧現象。

4視力突然模糊,一下看不清東西

有些人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出現短暫性模糊,嚴重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東西,該情況普遍發生在65歲以上老年人身上。

這是因為血液流通不順暢,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能及時供給視神經,導致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醫學上稱為陣發性視力模糊。

血液為什麼會粘稠?

血稠是血液黏稠的簡稱,醫學上叫高黏血癥。很多人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不是一回事。

血液黏稠是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導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液流速變慢,比如:紅細胞、血小板、蛋白成分等,而高血脂只是導致血液粘稠的其中一個因素。

對一般人而言,即使體檢報告顯示血液黏稠度升高,也不用特別治療。

但對於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因為血液黏度升高後,流經一些小血管時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如果發展成大血栓,可能發生嚴重的血管阻塞。

健康|血液粘稠易得血栓,危害不小!“稀释血液”就用这5招

血液太黏稠,5招能“稀釋”

對一個人來說,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中。

由於絕大部分血稠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只要健康生活、規律飲食,多可“逆轉”。

1多喝水

水,堪稱萬能稀釋劑。夜間人體消化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早上醒來時體內水分就會很匱乏。

如果早上飲水,能快速稀釋血液,沖刷血管,當然,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加料的溫開水。

2多吃素

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為主,兼食肉類,注意粗細糧搭配。特別是要多處蔬菜、瓜果等。

蔬果中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它們效阻止膽固醇的吸收,利於降低血液粘稠度。

3減壓力

中青年血稠往往與情緒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經常熬夜、睡眠質量差有關。建議放鬆心情、疏解壓力、規律作息、保證睡眠。

4常鍛鍊

不管是爬山還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都可以很有效地促進脂代謝,建議每週3~5次有氧運動,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

5戒菸酒

香菸中的各種毒性物質能破壞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紅細胞凋亡;大量飲酒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缺血缺氧症狀,所以希望大家戒菸限酒。

健康|血液粘稠易得血栓,危害不小!“稀释血液”就用这5招

這些表現是“假粘稠”

1血流變慢就是血稠?錯!

血液黏稠的確會表現為血流速度變慢,但血流變慢≠血液黏稠。醫學上血流速度快慢並沒有確切標準,醫生也不會特別關注。

2抽血時不好抽是血稠?錯!

抽血不好抽,原因多為血管偏細、血壓偏低,與血稠關係不大。

3血液發黑是血稠導致的?錯!

抽出的血液顏色很深甚至發黑,可能是血液中含氧量較低,與血液黏稠無關。

4定期輸液能“沖沖血管”?錯!

有些老人認為,定期輸液可以“沖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其實,這不但無效,反而更傷身。

編。。輯:

圖文校對:李多、王梓懿

來。。源:養生中國

健康|血液粘稠易得血栓,危害不小!“稀释血液”就用这5招

點擊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