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洋人當導師(5)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我給洋人當導師(5)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在國外生活了近十年,也慢慢接受和學會了西方的儀式(形式)感,相比於中國的實效主義,我們經常把他們的這種儀式感誤認為效率低,貪戀安逸,不求上進。而在他們眼裡,我們中國人缺規矩,做事太功利,不尊重自然。其實很難用對錯的標準去評價別人,因為彼此經歷的生活和發展進程是不一樣的。如果心懷空杯心態,我們可以從西方的儀式感中學到一些管理的藝術,也可以把一些無趣的事情賦予更重要的意義,在平淡的人生中找到不一樣的感覺,將懶散的行為變成成功的基石。


我給洋人當導師(5)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從古到今在尊師重道方面也是非常講究的,也非常推崇隆重的拜師儀式,尤其在手工業、中醫界、娛樂界,這種職業民俗仍然很盛行。 拜師儀式一般包括如下幾個步驟:主禮人宣佈拜師儀式開始;向各行業的祖師和保護神行禮;徒弟向師傅行禮;宣讀拜師帖;師徒雙方互表拜師心意;.徒弟斟茶拜師;師父宣讀收徒帖;師傅給徒弟贈書或贈送信物等等,這些過程還是非常具有儀式感的。在多數行業中,比如說學校,這些傳統的拜師儀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規章制度。當這些好的傳統被變成制度後,由於缺乏儀式感,再加上法不責眾的慣例,難免就會出現徒弟不尊道,師傅不重教的情況。作為學子,可以不進行拜師的儀式,但我們內心中不能缺少尊師重教的儀式感。


我給洋人當導師(5)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有孩子的男士都有過初為人父的感受,無論你是大咖,還是文學泰斗,都不代表你有育兒的經驗和知識,你都需要閱讀專家書籍或參加專業培訓班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父親,這種儀式感會讓我們成為一名好父親。你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和專家,但你在學術上的成就不能代表你具有合格的指導學生的能力,教導過程絕對不是簡簡單單歸納為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時代不同了,學生的要求也不同了,對學習的速度和教導質量的需求更不可同日而語。導師不僅僅要學習和遵守培養學生的相關程序,還要進行新的教練技巧的相關培訓,同時也要嚴肅認真地簽訂學生培養協議,並有效執行。結合最近帶洋徒弟的心得,一起聊聊推行導師制中的“拜師儀式”-項目啟動會。

本人所在公司是一家傳統的曾有國企背景的匈牙利企業,企業文化雖然不像德國企業一樣刻板,但也不像中國公司那樣易於變通。在併購整合的初期,曾走過一些彎路,過分依賴當地管理者或者由中方人員強令推行項目,取得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基於以前的教訓和經驗,公司形成了一套項目落實三步法,並將此實踐方法應用於了精益生產推行、績效管理、工作崗位分析和安全管理變革提升等項目,效果非常好,此方法已成為公司現在推行關鍵項目的標準做法。這次導師制的推行也是依法炮製,項目啟動會就是項目落實三步法的第一步。


我給洋人當導師(5)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導師制項目被提議之後,由人力資源部指定一個臨時項目組,該小組中至少要有一名有經驗的人員培養專家,其他成員是由人力資源主管培訓的同事和相關領導組成。項目組首先要起草項目的開工文件,其內容包括項目的目的、項目的組織結構,項目的實施計劃,項目的實施過程、項目的跟蹤和評價及項目的交付結果。專家成員的主要責任是讓項目組準確理解公司進行該項目的意圖和目的,同時向項目組其他成員分享導師制的經驗和實例,協助項目組制定好落實計劃和方案,儘量避免項目走彎路。項目主管人的責任是準確把控公司的要求和項目進展深度,列出涉及的相關人群,同時找到落實該項目的最佳實施方式和資源,特別是要制定明確的項目推行進度和交付結果。這一階段的工作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如果項目的方向錯了,浪費的不僅僅是資源和金錢,公司也會喪失人才培養的最佳關鍵期。項目的啟動文件制定完畢以後要徵求相關專家和主要項目參與人最終的確認意見,以確保制定的計劃和方案是可行有效的。最終項目計劃經過人力資源副總裁審閱批准後,就可以籌備和召開項目啟動會。


我給洋人當導師(5)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根據項目開工文件中明確的參與人員的責任和權利,邀請相關人員參加啟動會議,尤其是參加導師制學員的相關領導,一定要對其發出書面會議邀請。在啟動會上,人力資源首先進行項目的宣講,中間也可以穿插一項導師制掃盲培訓,最後要給大家留出提問的時間。多數情況下,大家在公開場合下不會提問任何問題,但是這種機會你必須提供。雖然這是一種形式(儀式),但是一種很有效的項目啟動方式。如果你不做項目啟動會,你就會遇到很多項目涉及人員的刁難和質問,尤其是對於等級文化比較嚴格的組織和企業,這一點尤其重要。 

即使做了項目啟動會,還會遇到學徒的領導不配合的情況,但至少你可以用啟動會的紀要和決議應對這些領導的刁難。我這次輔導的兩個徒弟中就有一個徒弟的領導以不瞭解導師制項目為由拒絕給學員優缺點的反饋,我不得不登門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和進行當面溝通。

我以前在中國也做過企業導師,但沒有感覺到這麼強的儀式感,也沒有承擔過這麼大的導師責任壓力。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中國高校的現狀:我們中國高校中有多少導師針對不同學生特點親自起草過培養方案,有多少導師參加過學生培養輔導技能的培訓?有多少導師學過教育心理學?有多少導師給學生提供過這種尊師重教的儀式感?


我給洋人當導師(5)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每天進步一點點,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從優秀走向卓越!白天謀生、夜晚發展!

相關文章鏈接:成功的跨文化整合決不是一種巧合

《我給洋人當導師》往期文章鏈接:

我給洋人當導師(5)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我給洋人當導師(1)-什麼是導師?

我給洋人當導師(2)-怎樣選擇一位好導師?

我給洋人當導師(3)-怎樣做一名聰明的徒弟?

我給洋人當導師(4)-打死也不說的職業真相

0

感謝網友提供的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