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是什麼呢?

耳穴埋籽法又稱耳穴貼壓法,是用代替針的藥丸、藥籽、穀類等置於膠布上,貼於穴位,用手指按壓以達刺激耳穴,通過經絡傳導,達到行氣止痛、寧心安神、調整機體平衡,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適用於哪些疾病呢?

1、疼痛性病症,如各種扭挫傷、頭痛、神經性疼痛等;

2、炎症性疾病及傳染病,如急慢性結腸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3、功能紊亂性疾病,如:胃腸神經官能症、心律不齊、高血壓、眩暈、神經衰弱、失眠等;

4、過敏、變態反應性疾病,如:蕁麻疹、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腸炎等;

5、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圍絕經期綜合症;

6、消化系統疾病,如噁心嘔吐、便秘、腹瀉等。

7、其他:延緩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哪些情況不適合用耳穴埋籽法呢?

1、耳廓有凍瘡、炎症的部位;2、有習慣性流產史的病人:3、有耳部疾患者;4、對膠布過敏者;5、對於過度疲勞、飢餓、精神緊張、年老體弱者應該慎用。

耳穴埋籽法有什麼注意點呢?

1、嚴格消毒預防感染,若見局部紅腫可用碘伏消毒,外用消炎藥

2、告知患者避免揉壓。如出現疼痛不適及時告知,以防皮膚破損感染。

3、保留天數:夏天1-3天,春秋3-5天,冬天5-7天。如有潮溼,脫落及時更換。

4、對扭傷及肢體活動障礙的患者實施耳穴埋籽或壓丸時,待耳廓充血發熱時,應鼓勵患者適當活動患部。為了加強療效,可對患部實施按摩、艾條灸等。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還涉及一些中醫理論

(一)耳廓的表面解析

1、耳輪:是耳廓最外緣的捲曲部位,其深入耳腔內的橫行突起部分叫“耳輪腳”。

2、對耳輪:在耳輪的內側,與耳輪相對的隆起部。其上方有兩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對耳輪上腳”,向下的一支叫“對耳輪下腳”。

3、三角窩:對耳輪上腳與下腳之間的三角形凹窩。

4、耳周: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凹溝,又稱舟狀窩。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狀突起部。

6、屏上切跡:耳屏上緣與耳輪腳之間的凹陷。

7、對耳屏:對耳輪下方與耳屏相對的隆起部。

8、屏間切跡: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

9、屏輪切記:對耳屏與對耳輪之間的稍微凹陷出。

10、耳垂:耳廓最下部,無軟骨的皮垂。

11、耳甲艇:耳輪腳以上的耳腔部分。

12、甲腔:耳輪腳以下的耳腔部分。

13、外耳道開口:在耳甲腔內的孔竅。

(二)耳穴在耳廓的分佈規律

一般來說,耳廓象一個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附近;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與軀幹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和對耳輪的上、下腳;與內臟相應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的穴位在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

耳穴埋籽的常用穴位有哪些呢?

1、交感(下腳端):對耳輪下腳端與耳輪內側交界處。主治:消化、循環系統功能失調,急驚風,哮喘、痛經等。

2、神門:三角窩的外1/3 處,對耳輪上、下腳交叉之前。主治:失眠、多夢、煩躁、炎症、哮喘、咳嗽、眩暈;鎮靜、鎮痛。

3、子宮:三角窩耳輪內側緣的中點。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盆腔炎;陽痿、遺精。

4、下屏尖(腎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主治:低血壓、昏厥、咳嗽、哮喘、感冒、中暑、瘧疾、乳腺炎。

5、腦(皮質下):對耳屏的內側面。主治:失眠、多夢、疼痛性疾病、哮喘、眩暈、耳鳴。

6、內分泌(屏間):屏間切跡內耳甲腔底部。

主治:生殖系統功能失調、更年期綜合症、皮膚病等。

7、胃:耳輪腳消失處。主治:胃痛、呃逆、嘔吐、消化不良、胃潰瘍、失眠。

8、小腸:耳輪腳上方中1/3處。主治:消化不良、心悸。

9、大腸:耳輪腳上方內1/3處。主治:消化不良、心悸。

10、膀胱:對耳輪下腳的下緣,大腸穴的上方主治:膀胱炎、尿閉、遺尿。

11、腎:對耳輪下腳的下緣,小腸穴的上方。主治:泌尿、生殖、婦科疾病、腰痛、耳鳴、失眠、眩暈等。

12、胰(膽):在肝腎穴之間,左耳為胰、右耳為膽。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膽道疾病、偏頭痛。

13、肝:胃、十二指腸穴的後方。主治肝氣淤滯、眼病、瘧疾、腹痛、月經不調、痛經。

14、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主治:消化不良、腹脹、慢性腹瀉、口腔炎、崩漏、血液病。

15、心: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出。主治: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暑、急驚風。

16、肺:心穴的上、下、外三面。主治: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病、感冒。

17、氣管:在口與心穴之間。主治:咳嗽、哮喘。

18、三焦:在屏間穴的上下。主治:便秘、浮腫。

19、耳尖:將耳輪向耳屏對摺時,耳廓上尖端處。主治:發熱、高血壓、目赤腫痛、麥粒腫。

20、壓痛點:耳垂1區的外下角。主治:拔牙、牙痛。

21、平喘:對耳屏的尖端。主治:哮喘、咳嗽、遺尿、急驚風。

22、上頜:耳垂3區正中處。主治:上牙痛。

23、下頜:耳垂3區上部橫線之中點。主治:下牙痛。

24、內耳:耳垂6區正中稍上方。主治:耳鳴、聽力減退、中耳炎、失眠、耳源性眩暈。

25、扁桃體:在耳垂8區正中。主治:高血壓

一些常見症狀的選穴處方

1、感冒:肺、內鼻、下屛尖(腎上腺)。

2、中暑:心、枕、腦(皮質下)。

3、咳嗽:支氣管、肺、神門、下屛尖。

4、哮喘:平喘、肺、交感、下屛尖

5、眩暈:腎、神門、內耳。

6、胃痛(嘔吐):胃、神門、交感、腦、肝。

7、月經不調:子宮、卵巢、屏間。

8、痛經:子宮、腎、內分泌(屏間)、交感。

9、急驚風:心、神門、交感。

10、遺尿:腎、膀胱、腦。

11、扭傷:相應部位、神門、腦。

12、失眠:心、神門、脾、腎、交感、腦。

13、牙痛:牙痛點1、壓痛點2、上頜、下頜。

14、輸液反應:平喘、下屛尖。

耳穴埋籽法

那到底怎麼做呢?

選擇一到兩組耳穴,進行耳穴探查,找出陽性反應點(不通則痛),結合病情,確定主輔穴位,用酒精棉籤輕輕擦拭消毒,左手手指託持耳廓,右手用鑷子夾取準備好的耳籽,對準穴位緊貼其上,並輕揉按壓1~2分鐘,產生酸、麻、脹、痛的感覺,每日3~5次,隔1~3天換一次,兩組穴位交替貼壓。兩耳交替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