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楊|香山幫踵事增華

香山幫,中國園林古建行業一個響噹噹的稱號。千百年來,層出不窮的能工巧匠憑著精湛的營造技藝樹起了一座座行業豐碑,也孕育出精益求精、“不差毫釐”的工匠傳統,並以其輝煌的經典之作,照亮了古代中國建築藝術的大美星空。

羅楊|香山幫踵事增華

自古以來,香山幫依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承手藝,衍生出香山幫生生不息的工匠譜系和木作文脈。然而,在中國社會進入現代社會後,這種傳統的傳承模式始終未能與現代教育機制有機融合,致使師徒制逐漸與當代社會脫節,從而造成了香山幫工匠隊伍日益老化,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很多老手藝、老行當“人亡藝絕”、後繼無人的現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歷史積澱與當代創造相融合,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對接是當代社會發展中不可逆轉的趨勢。如何讓現代教育吸收借鑑“師徒制”的優長,如何使“師徒制”在時代的蛻變中實現再生,是實現香山幫工匠再創輝煌亟待解決的緊迫課題。

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應由教育的內容而定。培養香山幫工匠的關鍵是培養出合格的工匠人才和傳承技藝。今天蘇州在高校中設立專門的“香山工匠學院”,是實現香山幫工匠傳承面向現代和未來的具體探索和實踐。

師徒制講究“名師出高徒”。名師帶徒有方,徒弟勤學得法,是歷朝歷代、名行各業工匠人才輩出的重要途徑。手工技藝傳承的最大特點是“身教”與“意會”。師傅身上的很多“絕技”和“秘笈”經常表現出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隱性”知識形態;一個好徒弟不僅要有頭腦的智力,還要有手上的功力,方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也是一門手藝不斷髮展進步的標誌。師徒制有“師徒如父子”的傳統,這種傳統使師徒之間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和息息相通的默契,吸收其中的優長對於優化現存的師生關係不無裨益。

工匠傳承的最好方法是“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把師徒制傳承模式引到學校教育的課堂,對於避免千人一面缺乏個性的教育方式,一定會起到積極作用。讓師徒制傳承與課堂式教學相結合、相補充,對於培養適合於當代社會所需要的具有理論知識和高超手藝的新型人才,無疑是實現民族文化復興之急需。

相信,香山工匠學院的成立一定會為香山幫的薪火相傳增添新的生機和活力。期待在我們的校園裡看到教師育人、師傅帶徒,“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來扶持”的新場景,更期待再來學院時已經是“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的美景。

(系本文作者參加蘇州農業學院設定“香山工匠學院”揭牌儀式上的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