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發佈

近日,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和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主發起,聯合國內文化產業領域內的眾多文化產業研究學者共同編撰了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主要包括總報告、行業報告、區域報告、專題報告以及案例報告共五個部分。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發佈

在行業報告方面,《報告》參見以國家發佈最新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為劃分標準,以突出核心內容生產環節,兼顧外圍產業環節為原則,圍繞文化行業的14個行業進行分析,包括出版發行業、廣播電視業、電影業、演藝業、文化旅遊業、藝術品業、工藝美術業等。

在區域報告方面,涵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以及雄安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分析,對各個區域發展規模、發展態勢、發展特徵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對策建議。

此外,《報告》把握產業熱點,圍繞旅遊、傳統手工藝、鄉村文創、博物館文創、電子競技等產業領域進行專題評述。

案例部分則選取2018年的文化產業熱點現象,圍繞綜藝養成、現象級商業電影、在地藝術創作等典型案例事件進行深入、詳實的案例分析及評述。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發佈

2018年國內外經濟環境複雜嚴峻,重大政策接踵而至,科技創新發展迅速,中國文化產業在“互聯網+”時代下面臨發展與變革的新格局與新挑戰。對此,《報告》提選出“中國文化產業十大關鍵詞”,總結文化產業年度發展特點,探討2018年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面臨問題、應對策略與未來趨勢,以期促進中國文化產業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以下為《報告》梳理的2018年度十大產業關鍵詞。

1鄉村振興精準發力

2018年是鄉村振興元年,也是農村改革40週年。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文化振興是基礎。從特色小鎮建設、傳統村落保護到精準扶貧,鄉村特色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獨特的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從產業角度來說,可以發揮其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如鄉村旅遊、鄉村文創、傳統手工藝、鄉村土特產等行業發展,自下而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

文旅融合戰略深化

2018年3月人大表決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批准設立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和旅遊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被徹底打破,開啟了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全新篇章。

2018年3月國務院出臺意見將全域旅遊上升為國家性戰略。全域旅遊戰略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努力推動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是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2018年也被文化和旅遊部定為“美麗中國全域旅遊年”。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發佈

3資本市場熱潮遇冷

受2018年持續低迷的經濟基本態勢影響,市場反應謹慎冷淡,行業熱錢退潮,資本逐步撤離,股市持續下降,投資收益減少,倒逼文化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具體表現為上市文化企業市值蒸發,變賣資產抵禦寒冬,2018年年初文化傳媒板塊總市值高達10953億元,截至11月僅剩6481億元,縮水超過40%。

4行業整合積聚動力

在經濟持續下行壓力下,行業公司向頭部公司聚攏整合報團取暖,通過高度整合行業資源,實現行業間跨界融合,由行業內頭部資源組成鏈條,使全產業鏈形態基本完備,從而加強全產業鏈佈局,這些變動提高了併購資產的質量,避免了估值虛高,對後市預期有利,在客觀上推動了行業進一步發展。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隨著技術商大舉洄游,原創內容開發成為實現文化產業鏈延伸的基礎,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新的內容產品和再造生產管理流程,實現“自我造血”。

2018年原創內容與技術平臺混合為王,原創短視頻、系列微視頻商業發展模式更能促進原創內容開發,從而出現頭部內容與原創內容協同共生。以網絡電影為例,2018年原創劇本佔比84%,文學、動漫、遊戲、神話故事、真實事件等為網絡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6付費意願日益增強

隨著市場發展,文化產品也多從免費階段步入收費階段。隨著以“90後”為代表的當代青年在社會消費結構中所佔比重的上升。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者願意付費享受會員權益,可以搶先看劇、跳過廣告、追劇、享受更好的畫質等,超過70%的受訪者已經開通會員,各平臺會員用戶含金量更高,付費意願更強,帶動了社會整體在內容產品領域中從“優質內容”向“興趣內容”的習慣轉變。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發佈

7沉浸體驗平穩增長

2018年沉浸式體驗成為線下空間賦能的主要出路,搜索量提升達到數十倍,各行業對沉浸式體驗的營銷達到新高度。隨著各類活動項目努力貼合沉浸式體驗的概念內涵,我們離萬物皆可沉浸的世界不再遙不可及。關於沉浸式體驗是否長期火爆的爭論都已偃旗息鼓,無論它是新時代藝術的代言還是盛行一時的術語,事實證明我們已迎來體驗價值新時代。

8城市營銷塑造形象

隨著文化和旅遊部的設立,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全新篇章已然開啟,文旅融合讓“城市營銷”的概念逐漸興起。城市營銷的規劃需要立足於城市發展,以創新為核心,以多元化產業鏈為輔助。城市品牌塑造也早已不是簡單地對在地旅遊產品進行營銷,更包括文化氛圍、人口素質、包容度等多個方面。目前旅遊城市的營銷更聚焦於城市硬軟實力和環境的營銷。

9智能文創持續助力

在前沿文化產業領域中,科技融合與產業創新日益緊密。技術的發展變革正深刻改變著創意設計業的商業模式,頗具未來感的“智能文創”將引領下一階段的產業升級。以互聯網平臺化和數據服務為主導的技術,基於大數據和區塊鏈的綜合服務平臺技術,以用戶畫像、VR技術和人工智能為主導的互聯網電商平臺,第三方支付、數字資產及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影響的交易模式,會逐漸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0電競生態跨界融合

2018年中國電競主場化、賽事商業化趨勢明顯。主場化對於當地電競行業,場館配套商圈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電競賽事移動端和客戶端雙端均衡化,賽事商業價值不斷提升。2018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IG戰隊獲得冠軍。自此,電競主場化、賽事商業化、粉絲經濟化發展趨勢顯著,電競對於電競周邊配套商圈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越來越多傳統產業的媒體和電信公司對電子競技表現出強烈興趣,電信、媒體、體育、娛樂開始在電子競技領域中跨界融合。

1.經濟日報,2019-01-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