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研發的第五代戰機X-32:是怎麼輸給洛克希德·馬丁X-35的?

波音X-32第五代戰機總共製作了兩個原型:在競爭聯合攻擊戰鬥機(JSF)項目失敗後被關閉,從此再也沒有迴歸。眾所周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X-35戰鬥機,後來在F-35閃電II中重生,贏得了比賽。當波音公司最初開發X-32時,其工程師已經擁有設計小型戰鬥機方面的工作經驗,儘管其中沒有一個被推出到該系列中。

原型 X-32 於2000年9月18日首次登上天空,外形看起來更奇怪,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感到可笑。其原因不僅是一個巨大的進氣口,而且還有一般的空氣動力學概念。波音公司的核心是一個非常厚的三角翼,飛機的主要燃料供應位於此處。這臺機器有一個V形尾巴和大型內部武器艙。這兩種情況都是現在第五代戰鬥機的常見現象。眾所周知,這種方法可以保持飛機的低能見度。

在X-32的艙室中,可以放置四枚“AMRAAM”型導彈(根據其他數據是六枚)或兩枚導彈和兩枚“JDAM”型空中炸彈。在F-35上可以看到類似的東西,儘管現在它的武器庫將隨著最新的微型炸彈SDB(小直徑炸彈)而大幅擴展。

X-32設計的一個顯著特點是Pratt&Whithey(普拉特·惠特尼集團公司)SE614發動機的位置,這是在F119以前發展的。儘管設計有些奇怪,但具有很高的機動性,理論上可以在近距離空戰中挺身而出。

波音研發的第五代戰機X-32:是怎麼輸給洛克希德·馬丁X-35的?

波音X-32第五代戰樣機

由於X-32和X-35之間的所有差異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重量、尺寸、單引擎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評這些機器上應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時,首先要考慮到 JSF程序本身的要求。美國軍方不僅要取代F-16、A-10和F/A-18A/D,而且還要全部取代普遍登陸艦上垂直起降的“鷂”式戰鬥機。所有這些規定,對飛機的技術要求留下了初步印象,大概就是,這架飛機不會太長或太重,沒有限制距離和要求具有垂直起降功能。

可是到最後,為什麼X-32最終失敗了?

1、當X-32原型已經完成後,美國軍方卻改變了技術規範。在做出改變之後,繼續採用波音公司選擇的無尾方案來實現所需的飛行質量已不再可能,因此,如果獲得採納的話,波音公司必須重新設計建造一架帶有尾羽的新飛機。後來提出了相應的模型,可卻從未上過天空。

2、垂直起降計劃人們可能不同意這一說法,但一些專家認為,對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來說,在垂直/短距離起飛和垂直著陸方面技術更為成功。如果波音決定建造一個2號“鷂”式戰機,那麼在X-35上他們使用的方案是“一個升力推進發動機+一個風扇”。大家知道1991年至1997年,洛克希德·馬丁與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在合作。據悉,在90年代中期,經當局許可,雅科夫列夫出售了美國Yak-38和Yak-141的所有文件,這些文件在垂直起飛和垂直著陸方面與X-35部分相似。X-32飛機沒有風扇,但它在機身中間增加了兩個主推進發動機噴嘴,這種方法有其缺點,因為需要在飛機中心安裝起重噴嘴會產生嚴重的技術限制。無論是在發動機的長度上,還是在戰鬥機的長度上,反應式噴氣飛機都有必要在位於尾部的噴嘴上取出,噴射流必須被帶到位於尾部的噴嘴。

波音研發的第五代戰機X-32:是怎麼輸給洛克希德·馬丁X-35的?

波音X-32第五代戰樣機

3、都知道著名的F-117 Nighthawk(夜鷹)是第一架具有技術完全成熟的隱形功能飛機,研發者就是洛克希德·馬丁。到X-35首次飛行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程師不僅經歷過F-117的研製,還掌握有小型戰鬥機研製工作的經驗。猛禽也是這家公司的產品。反過來,當X-32的工作開始時,波音公司沒有“隱形”方面的技術經驗,儘管它開發的許多飛機在當時來講都是革命性的。但這次這個項目是關係到下一代軍事戰略計劃成敗的重要工程,美國國防部是不會隨意將它委託給任何人技術不成熟的製造公司。所以,這就降低了波音獲得成功概率。

4、保守的軍事領導X-35對X-32的勝利看起來很自然,因為美國軍方很難冒風險選擇一個極不尋常的波音公司。結果,軍方選擇了一架設計相對保守的飛機,它在很多方面都與猛禽F-22類似,其原型勝過YF-23。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這次要歸功於比競爭對手更傳統的佈局設計。

理論上講,波音的研發方案,將來在研製其他類似飛機時尤其有用,特別是對於外國客戶。然而,從第五代戰鬥機後續的一些項目設計當中卻看到波音公司居然沒什麼改變。應該指出的是,大多數國家不強調要求垂直起降。沒有人擁有像美國這樣龐大的通用兩棲艦隊。

但是作為飛機的YF-23還是可以有機會出頭的,將來可能會成為日本的新一代戰鬥機。這對於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來說,將不得不面對一個競爭對手,為此,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長期以來一直避免觸及這個問題。(兩公司競爭日本空軍的新機項目)

波音研發的第五代戰機X-32:是怎麼輸給洛克希德·馬丁X-35的?

X-35、F-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