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媽的世界》:Yes與No之間,差了一個怯懦的靈魂

所有人都經歷過那一段情緒不穩定,內心充滿反叛精神的想法的時期。就像很多生活美滿或者平穩的少年心目中,總渴望打破那些無所不在的桎梏,那些表面的平靜下藏著的卻是波濤洶湧的內心。

《去他媽的世界》:Yes與No之間,差了一個怯懦的靈魂

《去他媽的世界》是精神變態者james和叛逆少女Alyssa充滿黑色幽默的愛情故事。James的母親在他七歲時當著他的面自殺,從那以後他的性格開始變化,八歲覺得自己失去了幽默感,九歲把手放到油鍋裡想感受到什麼,十五歲開始虐殺動物,十七歲徹底確定了自己是一個精神變態者。這樣一個失去了母親的少年,父親卻又不懂如何和他溝通交流,James只得自己去排解內心深處的苦悶。而Alyssa的父親早早的拋棄了她,母親帶著她嫁給了繼父,可家裡卻沒有一張她的照片,家庭表面光鮮亮麗卻沒有一個家該有的溫情。

逃亡和意外殺人使這個愛情故事意外的變得很喪,兩個很喪的青少年碰在一起,就產生了很多不一樣的情愫。

Alyssa不喜歡面對面還用手機聊天的虛偽的現代社會,她恨這虛偽的世界,她會把自己的手機砸掉,在食堂對同學大喊大叫。而James是一個精神變態者,他喜歡以虐殺小動物為樂,不相信這世界存在溫暖與幸福。這兩個人因對世界的失望碰在一起,相約一同逃亡。

逃亡的同時,James依然不信任Alyssa,他許多個晚上拿起匕首想要殺死Alyssa,但又因為她在睡覺時看起來不那麼兇而放下刀選擇在她身邊躺下,並且用手悄悄拉起她垂下的食指,。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幕特別戳我,一個對世界充滿牴觸的男孩,習慣剋制自己的感情,並且還習慣以殺生來取得些許樂趣的男孩,相反的,卻會悄悄打開門,看見她熟睡時靜謐的臉龐一瞬間就把殺死她的想法全部抹掉,就靜靜的陪她躺著。外面昏黃的燈光從打開一角的門縫裡透進來,照著他的側臉,他悄悄的拉著她的食指,什麼也不說。

成長是一個不斷推翻自己認為的事實的過程。Alyssa剛遇到自己在海邊居住的父親時,他是一個看起來很好的人,似乎成熟有擔當還帶點孩子般可愛的稚氣。但Alyssa後來發現自己父親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日賀卡並不是他寄的,還因女兒的懸賞金輕易的將她賣了。假惺惺、無擔當、浪蕩不堪。低俗、下三濫才是父親最最真實的模樣。那個怯懦的母親,才是努力維持她內心中假想的父親形象的那個人。

《去他媽的世界》:Yes與No之間,差了一個怯懦的靈魂

Alyssa把那個幻想中的父親想的太過完美,嚮往他那種說走就走的勇氣和隨意的姿態,可生活總會把人圈在某處,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總得被滿足,看似瀟灑的父親實際是個毒販,看似怯懦的母親才是那個隱忍而偉大的超人。

生活是一座冰山,藏在水面下的部分卻永遠捉摸不透。

《去他媽的世界》:Yes與No之間,差了一個怯懦的靈魂

兩個少年因過失殺了一個虐殺狂而成了亡命之徒,同時,James也似乎找到了靈魂伴侶,是那個會溫柔得握住他醜陋的被油鍋炸過的手的Alyssa,可James卻隨著一聲槍響,死在了遠走高飛的前一秒。

Alyssa問James:“Are you a virgin?”

第一次James說:“no”,第二次James說:“Yes”。

Yes與No之間,差了一個怯懦的少年的靈魂。

對於大人世界的恐慌,青春的叛逆,對於原生家庭的失望,促成了James與Alyssa的亡命天涯。成長是西方電影裡經久不衰的母題,成長是一個殘酷的緩慢的過程,成長使我們剝離以往的稚氣,不得不去接受成人世界的許許多多默許的規則。James在拯救Alyssa免於變態狂的強暴的那一刻,他找回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善良,他並不是一個冷血暴力的人,他也會因恐懼而害怕,也會在殺人之後手足無措,他也只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迷茫的小男孩。而Alyssa也在最終認清父親的真面目之後,明白了生活並不是一顆糖,辛酸和失望才是大部分人生活的常態。

成長就像一個少女丟掉貞潔的過程,打開新的人生篇章的同時,也扔掉了很多很多我們曾經覺得無足輕重的但回首卻覺得珍貴無比的東西。

成長也是一個不斷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的過程,過去的事情總是有太多太多的遺憾,而這些遺憾卻又無法在過後進行彌補,我們只得接受這些遺憾並且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學會釋然,也是成長中很大的一個課題。遺憾過去終究無法補救,遺憾不斷出現,我們只得不停的彌補以及不停的對於無法彌補的部分進行深刻卻又無奈的和解。


《去他媽的世界》:Yes與No之間,差了一個怯懦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