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宝钗审黛玉看“钗黛一人”「闲话红楼」

由宝钗审黛玉看“钗黛一人”「闲话红楼」

宝钗审黛玉

《红楼梦》四十二回中宝钗审黛玉,其中宝钗的一番说话,‌‌真是耐人寻味。‌‌让人忍不住细细思量。‌‌这话里有社会背景,‌‌有家族兴衰,‌‌有个人成长,‌‌有宗法礼教‌‌,有个性选择,‌‌当然,‌‌也有宝钗推心置腹之中隐约暗藏的心机。‌‌​

由宝钗审黛玉看“钗黛一人”「闲话红楼」

朱熹礼学

​首先说社会背景,‌‌或者说时代背景,‌‌那也是这部红楼梦成书的背景,‌‌让作者欲逃无门的压抑年代,‌‌一个终将崩塌的末世,‌‌人们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男人‌‌本来应该读书明理,‌‌辅国治民,‌‌但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什么大害处。‌‌可见,‌‌读书竟成了人们仕途经济的台阶,‌‌培养出无数祸国殃民的国贼禄鬼。‌

由宝钗审黛玉看“钗黛一人”「闲话红楼」

螃蟹咏 绣像

​作者一片苦心,‌‌这已经是第二次‌‌借宝钗之口,痛骂这些结党营私,横行霸道之人了。‌‌第一次‌‌是前几回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个安排非常巧妙,‌‌可谓用心良苦。‌‌人人都谓‌‌宝玉黛玉‌‌是书中最具叛逆精神的人,‌‌但宝玉不过小时候骂两句国贼禄鬼‌‌,黛玉更是不见他说过什么这样的话,‌‌偏借着人人眼中最端庄持重‌‌、最符合道德礼教标准的宝钗,‌‌把这话说出来,‌‌还不止一次。那《螃蟹咏》,‌‌更让众人感慨,‌‌讽刺世人太毒了些。‌‌所以说,‌‌作者对宝钗之用心‌‌时不在待遇之下。‌‌庚辰本批语就说,“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可惜我们不得矣。​

由宝钗审黛玉看“钗黛一人”「闲话红楼」

宝黛读西厢

​‌这样一个腐朽破败的社会,‌‌必然‌‌也会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对人们的思想加以禁锢。‌‌充满生命活力,追求自由与爱情的文字书籍,‌‌被列为禁书,‌‌变为淫词艳曲,‌‌却无法扼杀年轻孩子们的渴望。‌‌于是大家你背着我,我背着你都在偷看,‌‌这也是这些书籍得以流传至今的缘故。‌‌大家喜欢啊。‌‌被压抑久的人,谁不向往自由呢?‌‌但现实还是无情的,‌‌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于是,‌‌理想与热情被迫丢掉了,‌‌被迫压抑了,‌‌被迫去学的‌‌和大人们一样,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

而女孩儿们更悲惨,‌‌所受的压抑束缚比男子更甚。‌‌女子无才便是德,‌‌就像宝钗所说,‌‌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只该做些针黹纺绩的事才是。‌‌已经认得了字,‌‌不过捡那些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这就是世道对女子的要求,‌‌想要安稳活下去,‌‌就别跳出我们画下的圈子,‌‌跳出去就不可救了。‌‌

宝钗是聪明的,务实的,‌‌也是弱小无奈的。‌‌所以‌‌为了安稳的活在种种宗法礼教的束缚之中,‌‌尤其是在家道逐渐败落之时,‌‌从宝钗话中可知,‌‌先时人口多,‌‌而现在,‌‌不过薛姨妈带着薛蟠宝钗兄妹二人而已,‌‌雪茄繁华已散,‌‌那生逢此时,‌‌为了更好的活着,‌‌她选择了迎合,‌‌哪怕她心中一如黛玉一般,‌‌对这现实的世道不屑‌‌厌恶,‌‌甚至痛恨,‌‌但她选择了现实。​

由宝钗审黛玉看“钗黛一人”「闲话红楼」

钗黛一人

​‌‌然而‌‌这个终将崩塌的末世,‌‌无论是选择了现实的宝钗,‌‌亦或是坚守了理想的黛玉,‌‌最终都难逃悲剧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钗黛玉‌‌由此殊途同归,‌‌不过都是薄命司中又一人矣,钗黛一人,读来‌‌令人心痛。‌​

由宝钗审黛玉看“钗黛一人”「闲话红楼」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荣捷

2018年8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