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別輕易找人去估價

許多人買了玉,到處讓人估價,本來是自己精挑細選,非常喜歡的東西,結果越估越洩氣,越看越彆扭,其實,好的玉石,購買的就是一種自信

估價本沒有錯,前提是:看你找的估價者,他的學識、見識、文化、收藏把玩的檔次,處在一個什麼層次上,能否拿出類似的精品,進行比較?沒有任何依據,和類似實物的估價,尤其是分辨不出硬貨,和軟貨之間細微差別的估價,毫無意義

玩玉,別輕易找人去估價

1玉石:永遠也估不到準確的價

網上的論壇中,最常見的一句話是:“請估價”,日常的交流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我這塊玉,值多少錢?

遇到這樣的情況,被詢問的專家們,常常感到很為難,因為,他們無法直截了當地以:值XX元”,來答覆,因為——“玉無價”

以玉石之王——新疆籽料為例,它之所以貴,貴在他的獨一無二

現在,還有很多玉專家,會將你的玉講到不值錢,而抬高自己手中玉的價值,假如:你不太懂,那你就叫他拿出相似的工、料的玉出來,他不但自己拿不出來,連做這種檔次的朋友,都沒交上半個,他給你的評估,可信嗎?

玩玉,別輕易找人去估價

2負責的人:不估價

不負責的:瞎忽悠

找人估價,每個人的認知和渠道,都不同,碰到負責任的行內人,會告訴你:咱不估價,不負責的人,則會瞎說,瞎忽悠,貶低他人,推銷自己的玉,所以小夥伴們,別動不動就請人估價,因為玉本身就——無價

當然,這裡的“無價”,指的是玉的價值,玉本身就有自己的文化價值,這種價值是:根據材質,工藝,審美角度,以及一種精神的“物化”承載,經由歲月的裹洗,因此,每一件玉石藏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無價之寶

玩玉,別輕易找人去估價

3進入市場:需要價格,怎麼辦?

可是,當一塊玉進入市場,要在市場上流通起來,又確實要附加一個“價格”來衡量它,這裡就產生了一個明顯的矛盾

買家在入手前,會先通過各種標準,去衡量它的價格:真偽、產地、品相等等,雖略懂一二,但總覺得估價功力不夠,還得請老師點撥一二

確實,這個問題,給很多新老玩家們,都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綜合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全面衡量一塊玉的“價格”

4發掘別人不知道的

>1、真正的玩家,就是要能夠看到一塊玉,其中包括的:普通人看不到的內涵,善於發掘出:它特殊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並以此,來使一件不起眼的玉身價百倍

>2、在日常的“尋寶”過程中,應該十分注意研究:一塊玉所包含的文化、歷史信息,解讀別人不知道、不注意的細節,並以此,來正確估量它的價值

事實上,由於目前國內的很多賣家,本身的文化涵養並不高,在判定一塊玉的價格的時候,相對較少地考慮它的文化歷史價值,因此,留下了相當大的價格空間,給有心的買家,這也是玩家們,真正能夠“撿漏”的最後機會了

玩玉,別輕易找人去估價

5衡量價格的浮動性”

>1、一位資深的玩家,是這樣談論自己的定價體會的,他把一件玉的價格,分成兩種:一種是:市場平均價,一種是:自己願意出的價

根據自己對特定玉的喜愛程度,來調整,例如:一件市場平均價是萬元的玉,要是很喜歡,不妨加上個30%-50%,只要自己喜歡,買到手就是勝利,就開心

如果不是很喜歡,或者沒有太大的成交意願,那就不妨減他個20%-30%,買到了也開心,因為撿了便宜,買不到,也不失望,因為,本來也就不是很在意,這種心態就很健康

>2、然而,事實證明:那些他加價買回來的玉,本身肯定也包含了一些特定的因素,而這些因素,也為大家所認同,因此,當時買貴一點的東西,隨著時間的增移,一直在漲價,早就物超所值了。

玩玉,別輕易找人去估價

6要有超前的意識”

>1、近來,好多玩家,紛紛抱怨說:在市場上,看不到好的玉,好東西都叫人高價買走了,其實,他們沒有檢討一下自己的價格評估概念

這些玩家,並不是沒有錢,也不是出不起錢,可為什麼總是讓別人把好東西買走了呢?問題就出在:對一件文玩進行價格評估的時候,沒有超前意識

>2、有些買家太精明,總是能夠正確把握市場價格,一旦探測到一塊玉的價格偏高,常常就會猶豫,甚至放棄,生怕自己吃虧,結果就是:好東西都流到:願意超前出價的玩家手上去了,等你清醒過來,再要去追的時候,已經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了

>3、其實,玉的價格評估,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不是這樣一篇短文,所能夠說得明白的,不過,對於越來越多新入門的準玩家來說,能夠理解,並注意,應用上述的這些原則,應該是足可應付了,剩下的事情,那就只能看自身的造化

>4、和田玉難以精確定價,其市場價值,是所有參與交易者,心裡價位 碰撞的結果,有關價格的描述也無絕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