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01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前段時間開心爸爸看了一份調查,結論顯示中國的爸爸媽媽是最喜歡操心的。

說的一點錯都沒有,成為爸爸媽媽的那一天就開始不斷的操心了。孩子剛生下來,吃奶怕吃多了,不吃奶又怕吃少了;稍微大點的時候,又怕發育比別的孩子落後了;等到上了幼兒園,開始在各種興趣班,超前學習班之間操心;上了小學,初中以及高中,操心的對象變成成績了;好不容易上了大學,還操心孩子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男/女朋友;孩子結婚了操心為什麼不生孩子;生了孩子又操心誰來幫忙照顧孩子......

真的是有操不完的心。而最讓爸爸媽媽操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了。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去年在育兒圈最火的段子就是陪孩子寫作業,生氣氣到心梗。在我們身邊,這樣的爸爸媽媽也並不是少數。

比如開心爸爸的同事小席就是。

前段時間,公司評選標準化的首席專家,無論是工作內容還是工作資歷,小席都應該算是熱門人選,很多領導都看好她。但是到了最後小席還是退縮了,原因只是這個專家需要進行一個月的封閉培訓,這段時間沒有人陪著孩子寫作業!

說起孩子的成績,小席就是滿腹苦水。按理說她付出的一點都不比別人少,別人說陪著孩子寫作業好,她就親自上陣輔導孩子作業,結果每天都得寫到12點多;別人說給孩子報輔導班好,她就千方百計的打聽,哪個老師好就把孩子送過去補習,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別人說孩子的學習應該是獎勵,她就精心設計了很多獎勵方式,心理上的和物質上的都有......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但孩子就是不開竅,不管怎麼做,成績一直都是在下游徘徊。

每當大家在辦公室說起孩子的成績來,她就非常難過“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孩子的成績就是沒有起色呢?”

其實真相很殘忍,她對孩子學習方面的付出,一開始就註定是“廉價的”了。

02

很多爸爸媽媽一直都相信那句話“付出總有回報”,他們都相信自己不斷的付出,總有一天可以在孩子那裡開花結果,最後長成一顆參天大樹。實際上呢,這才是一句睜著眼睛說的瞎話呢!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不付出固然是沒有回報,付出也未必也有回報。但凡付出,總是得有接收方吧,也就是說,付出和回報至少得產生一種感應才行。這就相當於我喊你一聲,你答應了我,這時候我的付出就沒有白費;如果我喊了你一聲,你理都沒理我,這時候,我付出的就算是浪費了。

同理,我們愛一個人,那個人必須能夠感受得到,並且願意接受你的愛,這時候才是有價值的付出。否則的話,我們的付出就是徹底的浪費,是超級廉價的。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很多爸爸媽媽都看過金庸老先生的《天龍八部》,裡面遊坦之的付出就是超級廉價的典型。不論是心甘情願的為阿紫帶上鐵頭套,還是心滿意足的喂阿紫的毒蟲吸血,甚至到最後為阿紫挖出了自己的雙眼......做了這麼多,人家阿紫依舊是對他毫無感情。實際上,從一開始阿紫就沒有喜歡過遊坦之,全是他一個人在那裡的付出。

很可惜的是,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付出沒有回報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廉價”付出的過程。

03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爸爸媽媽想讓自己的付出不是那麼的“廉價”,就需要知道,孩子的成績到底和什麼有關係?

前段時間開心爸爸在網上看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一項研究,主要是想找到孩子的成績到底和什麼因素相關。最後得出的結論,實在是有些顛覆我們日常的認知。

第一組對比因素:高學歷的爸爸媽媽VS完整的家庭

這個其實很好猜,爸爸媽媽學歷高,孩子成績好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無論是智商的遺傳還是在學習這方面的見解,高學歷的爸爸媽媽給予孩子的都是最好的。另外生在高學歷家庭的孩子,從小到大看到的都是學習成績好的好處,潛移默化的都會好好學習了。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至於完整的家庭,說實話開心爸爸看到這裡都有點出乎意料。以前看過很多故事,裡面的爸爸媽媽雖然感情破裂了,但還是在一起維持著表面的祥和,就是不想讓孩子心情有什麼波動,從而影響了學習。但是從這個調查來看,表面上的家庭完整其實對孩子的成績沒什麼太大的幫助,

第二組對比因素: 有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爸爸媽媽VS學區房

這組對比也很有意思,一直以來,為了孩子的教育爸爸媽媽們真的可以稱得上是“不折手斷”。動輒幾百萬幾十平米的學區房,買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大家都篤信著這樣的一個道理“孟母三遷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所以好的學校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重要到爸爸媽媽們可以一擲千金的去買學區房。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但是說實話,很多時候,好學校對孩子的幫助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比如去年的北大高考狀元說的,很多像他一樣的狀元,都是家裡面厲害又有能力的人。雖然說出來有些扎心,但是不得不承認,一個有著較高社會地位的爸爸媽媽,孩子就算不在名校,也是會有著很好學習成績的;相反,一個不努力上進,只是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的爸爸媽媽,一不小心孩子就被同齡人落在身後了。

有的時候,買了學區房就能讓孩子成績好一點的思想,和換雙好鞋就能讓自己的百米成績突飛猛進一樣,只是爸爸媽媽的一廂情願而已。

04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第三組對比因素:家中藏書多VS爸爸媽媽每天都給孩子讀書

先說答案,家中藏書多對孩子成績的影響更大。這其實就是一個習慣和工作的區別。

家中藏書多,爸爸媽媽自然就是一個好書之人,自然就是一個喜歡讀書,喜歡從書中學習知識的人。而爸爸媽媽的這些行為,完全是可以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他們會認為,書是一個好東西,裡面會有這不一樣的世界,要不為什麼爸爸媽媽會抱著書一直看呢?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這樣在他們長大以後,也會有樣學樣的去抱著書看,這時候讀書成為了他們的習慣,成績自然會隨之變好的。

而給孩子的讀書呢?就相當於一項工作,再加上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給孩子讀書只是一個機械的程序,讀完書爸爸媽媽還是看電視的看電視,玩手機的玩手機。爸爸媽媽對於讀書這件事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對讀書的態度,就像是對待工作一樣,總是幹完大吉。自然不會有什麼更好的效果了。

05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上面說了很多因素,總結起來就是,爸爸媽媽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爸爸媽媽為孩子做過什麼要重要。不論爸爸媽媽的學歷社會地位,還是收藏了多少書,其實都在說,爸爸媽媽是個什麼樣子的人,而類似於保持家庭完整,買學區房,給孩子讀書,其實都是爸爸媽媽為孩子做了什麼。

這也就是一個被動影響和主動付出的區別,被動影響孩子完全可以接受到爸爸媽媽的榜樣力量,從而自己日後可以模仿著去做;而主動付出呢?絕大多數的孩子是感受不到也給不出回饋的,這就是為什麼開心爸爸會說,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了。

爸爸媽媽,你們對孩子的那些付出,註定就是“廉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