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賣不掉,市民吃不起,我們的農產品市場怎麼了

如果讀新聞的話,我們經常會看到農產品,特別是蔬菜和水果滯銷的消息。

但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卻又感覺到蔬菜和水果好貴呀。對於很多城市低收入家庭來說,蔬菜和水果並不能放開了來。

所以城市菜市場好賣的,賣得多的,還是那些比較便宜的蔬果。

一邊是海水,另一邊卻是火焰,原因出在什麼地方呢?

農民賣不掉,市民吃不起,我們的農產品市場怎麼了

很多人認為:都是中間環節造成的。

我們經常說,從農田到餐桌。但是如果要做到這一點,中間需要經過很多個程序。

首先,收購商需要將農產品從農民手裡一家一家買回來,然後運到本地的批發市場。

農產品代理商再將這些農產品運到城市的批發市場,然後菜飯再將農產品放到菜市場銷售。

農民賣不掉,市民吃不起,我們的農產品市場怎麼了

這中間至少要經歷兩家左右的批發商,一個零售商。層層週轉,大家都需要賺錢,價格自然也就高了。

而且,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運輸成本都比較高,在不斷的運來運去中,運輸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加上房價這麼高,不管是菜市場還是超市,都要承受很高的租金,這個成本也只能加到菜價裡面。

除了中間成本高以外,和我國農業分散,都是小農經營也有很大關係。

農民賣不掉,市民吃不起,我們的農產品市場怎麼了

單個農民是沒有辦法預測市場需求的,在選擇種植品類的時候,一般都是跟風。

這就會導致農產品會出現週期性的價格波動,而且由於蔬果沒有辦法長期儲存,必須要及時賣出去。

所以一旦供應過剩,就會出現農產品價格特別低,甚至賣不出去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