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屏幕,讓88位寒門學子考上北大清華!背後故事看哭很多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份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的教育報道《這塊屏幕可以改變命運》。如果沒有看過,且細細看下來,相信這份真實的故事或讓你落淚。遠在十幾年前,一位教育熱衷人士王紅接開設了一所平行直播網校。將國內先進高中成都七中的優質教學視頻平行直播給遠在他方的“遠端”學校。直播的這一邊,是全國著名高中成都七中,而另一端則是數百所中國貧苦地區的高中。

在成都七中,高考只是學生眾多選擇中的一條,他們中很多人畢業後就出國進入名校就讀,很多人步入清華、北大。一本的錄取率年年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那些“遠端”高中,且不說師資條件和教學設備,就連學生都是別人“挑剩下”的,可想而知每年的錄取率有多低。是這一塊鏈接兩端的屏幕,一根小小的網線,改變了這些貧困地區高中生的未來。

一塊屏幕,讓88位寒門學子考上北大清華!背後故事看哭很多人

報刊記者實地考察了這條平行教育兩端的學校,成都七中的高大上我們不需要贅述,一個有著五十年辦學經驗,宛如大學授課環境般的高中,在全國內能有幾個?而遠端的雲南貧困學校祿勸一中,除了嘈雜和破舊外,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

用校長的話說:能去昆明的都去了,這裡都是無可奈何才留下的學生。家長們都是普普通通的打工族,每年才回來一兩次,對於孩子的未來,他們沒什麼想法,只要別學壞就行。

一塊屏幕,讓88位寒門學子考上北大清華!背後故事看哭很多人

記者和祿勸一中一位曾經是鎮中考第一的女生聊了聊平行授課後的感想。沒想到曾經以所在鎮第一名入學的自信女孩多次黯然神傷,感言自己原來這麼差。曾經是數學課代表的她,考七中的數學竟然不及格。

不僅僅是數學,其他幾門課程,除了語文,她都沒及格。在直播中七中的英語課裡,她除了聽懂開課前的三分鐘英文歌,其他都沒聽懂。原以為自己認認真真查單詞做出的英語試卷,沒想到最後一個都不對。

一塊屏幕,讓88位寒門學子考上北大清華!背後故事看哭很多人

在七中,英語課不會僅僅侷限於課本,他們的教師可能在課堂中講解英文時事報紙,可能是外教全英語授課,可能是全英文演講。不管是什麼,這都讓祿勸一中的高一學生們感到壓力甚重,他們從沒有接觸過全英語授課。

有上進心的學生會覺得自己真沒用,而那些被事實震懾住的學生則會自暴自棄地在直播課堂上睡覺。也許是現實的殘酷打敗了他們。畢竟擺在他們和成都七中學生面前的差距就像是鴻溝。

一塊屏幕,讓88位寒門學子考上北大清華!背後故事看哭很多人

成都七中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成都上層家庭,父母們能夠提供優渥的教育資源。並且他們父母自身的素養都很高,就像七中一位同學一樣,他的父親是一位工程師,母親是一名醫生。試想一下,生活在這樣家庭環境的孩子,自身的素養和眼界必然要比另一端的祿勸一中學生高出許多。

在成都七中,老師的授課從不拘泥於課本。時政、新聞、史料等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素材。授課模式更側重於學生的討論與分析,學生的思維和邏輯得到了更有效的開發。

一塊屏幕,讓88位寒門學子考上北大清華!背後故事看哭很多人

而遠端的祿勸一中,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感慨: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即便考上了清華,他們中也會有人感慨,自己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趕得上別人。畢竟當別人在談論洛杉磯時,自己只不過知道這是美國的一座城市。在這幾年的直播授課裡,最直觀的體現是改變了貧窮地區學校的升學率。

在祿勸一中主教學樓的大廳裡的玻璃展示窗裡,張貼著去年的高考佳績。去年全校1230名應屆考生,二本達線634人,一本達線147人。全縣中考生優質資源都去了昆明,祿勸一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塊屏幕的功勞最大。

一塊屏幕,讓88位寒門學子考上北大清華!背後故事看哭很多人

在網校負責人王紅接的眼中,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缺的不是天賦,他們只是沒有條件。如果給他們一絲陽光,他們就會“瘋狂生長”。而在貧苦地區的教育人眼中,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貧困的局面。

就像他們耍了一個小聰明,只買了一個班級開通直播的費用,卻偷偷得在其他班級轉播。對於知識的渴望,是每個有夢想之人的靈魂根髓。這塊讓88位貧困地區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的屏幕,就是他們的《變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