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导读: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世寿一百一十九岁,戒腊一百年。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

一诚长老历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一诚法师爱国爱教,以弘法利众为己任,实践着苦行头陀之志向,海内外声誉极高,深受教内外尊重。 2017年12月21日凌晨1时36分,一诚长老在江西九江云居山真如禅寺安详示寂,世寿91岁,僧腊68年,戒腊61夏。

今天介绍的上智下梁法师就是一诚长老的亲传弟子之一,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


慈悲喜舍弘化 德馨普被珠乡

智梁法师,湖南人,1993年于江西云居山礼上一下诚老和尚出家。1996年6月于福建南山广化寺受比丘戒。为佛教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现任广西佛教协会副会长、北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云居山真如寺后堂、扬州高旻寺堂主、福建支提山华严寺西堂、北海市政协第九届常委。

法师出家后,1996年在福建南山广化寺学习,1997年至2000年于闵东华严寺律学研究班学习,时任该寺监院,期间当选为福建宁德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00年10月,法师陪同广西佛教协会领导视察合浦县东山寺,见传闻曾为唐代高僧大珠禅师、鉴真和尚弘法过的千年古刹颓垣断壁、凋残不堪,因此不忍祖庭的衰落、不愿珠乡众生失去这块福田净土,遂萌复兴古刹之愿。受广西佛教协会、合浦东山寺礼请为该寺住持。其后,法师广接众善,与寺内众法师和信众一起,顶烈日、迎风雨,搬砖瓦,勤整修,忍辱精进,领众修行。8年间,寺务大办,古刹重辉。

法师爱国爱教,有修持德行、有教化方便,在珠城十年来除忙于复兴古刹外,法师还讲经说法,率众修行,大力弘扬“以戒为师”的佛陀遗教。 多次于江西云居山、扬州高旻寺、福建等地的传戒法会中任引礼、授经阇黎等。

2009年7月,经北海市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选举,当选为北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担任北海市普度寺建设委员会主任。接受了在北海市建设普度寺的重任。之后,法师即带领僧团在依山傍海的普度寺工程现场“结茅”而居,开始了紧张而有序、艰巨而殊胜的建寺工作。

广结善缘,在北海建设一座清净庄严、弘法利生的佛教道场——普度寺,是法师,更是佛教弟子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心愿。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普度寺住持上智下梁法师略述: (本节作者合兰)

吾屡见关乎人物概述之美文,咸有详尽年表。然师不赘述,无从实得。于是乎亦惟作别说与众耳。惟愿莫嫌饶舌!

师素日寡言,非紧要关头皆无语,即或开口亦惜字如金。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一日,弟子见师洗钵,欲代之,师遂问:汝可代吾饮食否?弟子默然。师数职兼身,寺内外事务繁多,若人观之,竟如木人看花鸟.气定神闲。参访者颇多,每每问及师忙否?师皆答不忙,个中道理恐惟有知情者得也。师见众多于勤息堂或养心斋,以大和尚身而不慢,自斟茶与人,席间一问一答无不充满禅机,见闻者普皆愉悦。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师常盘坐摇扇以身表法,明者则当于急处转也。

师讲经亦别开生面,化繁为简,只一“歇”字已述始末。

师禅风凌厉,常应机施教,随缘说法,知者,敬也,;不知者,常畏也。

师之教化皆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禅心接引,字字充满禅机,句句直指人心,有心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事例甚多,恕余老朽,不得记全,无能为说。 若有缘自来讨个消息可耳?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寻得师之一偈,奉上以慰有情。

托迹湘江,

受业南山。

流浪珠城,

归隐云居。


关于普度寺(本节作者合兰)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冠岭郁青峣

普度锁寂寥

朝观沧海日

夕睹北海潮

桂子乘风落

天香云外飘

晨钟梵呗远

暮鼓音声遥

冬日花更发

寒来叶不凋

逢缘入宝地

禅门涤烦嚣

距北海市市中心约六公里处有一岭,名曰冠头岭,三面皆由海环。登高俯瞰,此岭蜿蜒,似青龙半卧海上,龙脊处一簇朱红,宛若一朵怒放的红莲,此乃普度寺是也。

普度寺系新建,缘起大众盈盈之愿,社会所需,并宗教之事日增及中国---东盟佛教文化交流之责遂建也。

贤者皆知天下唯建寺安僧为大难也,然上智下梁法师慈心救世,铁肩负重,难行而行。自应请出山即“结茅”冠岭,恭建佛堂,行诸佛事。菩提心感召,蒙诸佛菩萨护佑,龙天护法加被,于建寺款悉数源于民间之蹙势下,得善缘集聚,仅十八月余十天,山门、广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药师殿、三圣殿、伽蓝殿、祖师殿及钟楼、鼓楼已成,总61亩方圆。见闻者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此实乃华夏建寺史上一奇事也”。

时有经堂已完善,余罗汉堂、爱道堂、念佛堂、禅堂即将竣工。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入得普度寺山门,即见广场辽阔,殿宇雄宏,颇具歇山式汉唐之风。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经堂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以轴线为左便是鼓楼、祖师殿、三圣殿、地藏殿;为右是钟楼、伽蓝殿、勤息堂、药师殿,左右两厢殿殿相对,左右各殿矮于中央诸殿。复有尊客堂、五观堂、养心斋、寂默居、僧寮及聚贤阁等,庭院相连,错落有序。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复观殿前屋后绿树成荫,微风轻拂,桂子飘香,园中亦有群芳争艳,引来蝶舞蜂飞,鸟雀齐鸣。若非“南无阿弥陀佛”声声震耳,行者定茫茫然如梦回大汉、盛唐也。

入得大殿又见佛像庄严,花果丰盈,供具考究,敬畏之心亦油然而生矣。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普度寺住持上智下梁法师持戒甚严,每每教导弟子即曰:“普度寺应为畅善导德之道场,非经济之道场,非商业化之道场;应为以培养僧才,培养佛教文化人才以及培养弘法利生人才之清净佛教道场。”

观法师对寺中常住并事务多以无为而治,平素亦少言寡语。或许源于法师深契佛理,禅风凌厉,亦或发乎其凡事皆身体力行故,寺中常住皆持戒清净,秉承冬参夏学之家风日益精进,早晚课诵从未懈怠。每日劳作亦不令间断。适逢初一、十五及诸佛菩萨诞日,寺庙均有大小法会。平日亦应信众祈请为做消灾祈福、供斋等诸多佛事。大和尚亦曾应珠城某校礼请,率四众弟子前往洒净,欲令佛法融入社会,净化人心,指导教育。师曰:“洒净名为洒方所,实为洒心地。今日来此,一则,向诸佛菩萨学习,学菩萨之慈悲;二则,向老师们学习,汝等教书育人,即是转愚为智。佛陀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人,佛陀之法即成佛之方法,于育人即转凡为圣也。”为师者,应解“教育”及“教化”之同异也。法师禅心法语,字字珠玑,慕“明”而来参学者络绎不绝也。夫普度寺之肃穆不仅在其外而更在其内也!

法师建庙伊始更有一愿,乃合本土文化,欲令此方“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依,终有所归”名文化园亦即心灵家园,海天佛国。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星云老和尚曾题字冠头岭为“佛冠山”,非晓大师可有寓意否?

复有一宝藏于普度寺园中,即得种于菩提伽耶之菩提树。此树树干有“眼”栩栩如生,忽而似观天心明月,忽而似看万里晴空••••••

一诚长老亲传弟子之临济正宗法脉46代传人上智下梁法师


普度者,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