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海島雷達兵是什麼顏色?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祖國大陸南端,寬闊的珠江口與大海連成一片,東西和南北連線均不過百餘公里的區域內,分佈著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等璀璨如星的都市群。珠江口往南,南海深處的一個小島之巔,屹立著南部戰區空軍某海島雷達站,如同一名永不歇息的哨兵,時刻用警惕的眼神守望南疆空天。

流火七月,筆者來到這個前哨雷達站,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生動的顏色——藍天,白雲,碧海,綠色的草木,迷彩的雷達,白色的營房,以及官兵們黝黑的膚色……海島雷達兵的顏色究竟是什麼?當官兵們真實的工作生活展示在眼前,當塵封已久的歷史被打開,當銘刻心底的故事被還原,我們逐漸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紅色:小島遠離大陸,祖國在我心中

從明媚的海濱城市珠海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海上航行,一座被綠色草木和褐色岩石所包裹的小島就出現在視野中。小島之巔,兩個迷彩色“圓球”頗為引人注目,那就是雷達站所在的山頂,“圓球”就是雷達天線防風罩。

據地方誌記載,這個小島面積僅8.1平方公里,早期是出海漁民歇腳之地,後來逐漸成為小漁村,如今是一個常駐人口只有千餘人的小鎮。島雖小,但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堪稱拱衛珠三角的海上屏障,再往南幾公里就是公海。

“島的制高點就是海拔四百多米的雷達陣地,方圓幾百公里內的任何飛機都逃不過咱們的眼睛!”雷達站扼守小島高地,多年來空情保障水平在全旅始終名列前茅,和官兵交談時,大家對此都深感自豪。

隨著近年來開發力度的加大,遊客開始登上這座彈丸小島。對島外的人們而言,這裡是一個寧靜而神秘的世外桃源,對於長年戰鬥於此的官兵而言,遠離大陸的海島生活更多的是考驗——每年11月到次年6月都是霧季,大霧籠罩、溼氣瀰漫,每個月能見到太陽的日子只有個位數;每年7月到10月晴天相對較多,但是破壞力極大的颱風是又一個可怕的敵人。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自然條件雖然差點,但是習慣了也沒什麼,更大的考驗是精神的寂寞。”指導員周舟大學畢業後就來到島上,從排長幹到副站長後,去另一個海島雷達站當了指導員,去年5月又平調回老連隊任職,他對海島生活有著深刻理解。

雷達站營門外有一片小小的草坪,不知是哪個年代的老兵,從海邊撿來鵝卵石,在草坪中央勾勒出祖國地圖的輪廓,又刻畫出“戍邊衛國為人民”七個大字,所有來到雷達站的人,首先都會注意到這塗著紅漆的醒目地圖和標語。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這個白色標識是雷達天線,這個紅色五角星是首都北京,意思是我們要堅決守好祖國領空!”仔細一看,輪廓內還有兩個紅色小圖標,周舟的介紹令人眼前一亮。

筆者曾在許多基層連隊見過各種精緻的祖國地圖,這幅由紅色鵝卵石築成的地圖和標語,雖然略顯簡陋和粗糙,卻在無垠的藍天碧海映襯下,散發出奪目的光芒,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數十米外的指揮樓牆壁上,另一幅鮮紅的祖國地圖與此相映生輝,不同的是,地圖中間寫著“祖國在我心中”六個紅漆大字。這是周舟上任指導員後的提議,寓意是讓官兵們每天值班之前,都要意識到是在守衛祖國南大門,一刻也不能放鬆警惕。

漫步營區,除了這兩幅不同年代的紅色地圖,官兵們還在崖壁畔和岩石上刻下了紅色標語——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忠誠;以站為家;奮鬥……在這裡,紅色並不是主色調,卻是最醒目的風景線。

戰備工作記錄本顯示,雷達站每天“拉一等”好幾次,日均掌握空情量數千批,不僅包括大量進出珠三角的民航客機,還要保障我軍出海戰巡、海上綜合演習等重要戰備任務,更要隨時緊盯“風浪”。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有一次,雷達站在保障某國際航展任務中,值班操縱員面對一起異常空情,大膽搶報第一點,為上級處置贏得了寶貴時間。

雖然小島遠離大陸,但是祖國並不遙遠,作為前哨雷達站,他們掌握的每一批空情,都與國家的安全息息相關,所以他們總是緊繃戰備之弦,“祖國在我心中”不僅是那句醒目的標語,更化作了官兵們實實在在的行動。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操縱班長劉得凱至今還記得2004年4月上島時的情形——從站長指導員到老士官,所有人都是錚亮的光頭,讓他又緊張又納悶。後來班長告訴他,因為戰備形勢緊張,大家就做好了打仗的準備,理光頭是為了在戰場上受傷時便於包紮、節約時間。

“我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是一個兵,就要隨時做好為祖國上戰場的準備。”頗有幾分豪氣的劉得凱說話聲音洪亮,理光頭這件事讓他一瞬間成熟了許多,也成為他教育後來新兵時必講的故事。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藍色:三軍同住一島,不負此身空軍藍

在這個小島上,除了雷達站,還駐有陸軍和海軍部隊。自然而然,“空軍”就成了其他駐軍和島上百姓對雷達站官兵的稱呼。

“這個稱呼不僅因為我們身上的軍裝是藍色,更意味著我們每名官兵都是空軍形象的代言人!”對這個稱呼,指導員周舟更多看到了責任。上任後,他就跟支部一班人達成共識,雖然連隊遠離機關相對自主,但是絕不能放鬆要求得過且過,必須嚴格按綱建連、抓好作風養成,樹立空軍人的好樣子。

“每年‘八一’‘十一’等重要節日,島上鎮政府就會組織籃球賽、茶話會等活動,三軍中雖然你們空軍人數最少,但是秩序最嚴、作風最好!”筆者曾在上島途中偶遇一名海軍士官,說到空軍雷達站,這名姓曹的一級軍士長由衷地感嘆。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油機技師、二級軍士長鍾可文2002年上島,1977年出生的他不僅是電站專業的“技術大拿”,也是戰士們的“精神領袖”。

站長肖斯傑告訴筆者,去年5月,兄弟部隊一臺正在值班的油機突發故障,情急之下向雷達站打來求助電話,肖站長就安排老鍾帶油機員王洪成前去技術支援,不到半小時就順利拿下,事後兄弟部隊還專門送來水果表示感謝。

這樣的技術支援,島上陸軍和不少百姓也接受過,他們笑言:“山頂上那些空軍不簡單,不僅會修鐵疙瘩,水管、電器、自行車出了問題也搞得定!”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對於這些“分外活”,官兵們從來都是力所能及、毫無怨言,在他們看來,小島人少、資源有限,能為他人做點事也是自身價值的體現——

每年組織學雷鋒,連隊都會安排人員下山義務勞動,幫助老百姓理髮、維修電器、打掃公區衛生,後來乾脆留下站長和指導員的電話,讓他們有急難問題可以隨時求助;

每年春節,當大多數居民返回大陸過年時,連隊都會邀請留守的居民,一起吃頓熱乎乎的年夜飯,賣菜師傅阿匡曾多次到連隊過節,說到空軍,他從來都是豎起大拇指。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2012年6月,一名上島旅遊的女教師失足跌入大海,戰士陳松峰見義勇為將其救起,後來這名教師所在學校專程派人前來感謝,並和雷達站結成了軍民共建單位。如今,救人的戰士早已退伍回家,而學校和連隊的情誼卻延續至今,每年“八一”都會安排師生前來慰問。

鍾可文深有感慨地說:“當我們每個人都被稱作‘空軍’時,就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這兩個字,我們只有增光添彩的責任和義務!”

近年來,雷達站全面建設成績突出,去年更是獲得先進基層單位等6項榮譽,但官兵們沒有忘記,今天的成績離不開一茬茬前輩的奉獻。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島上有一處墓地,安葬著兩名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空軍烈士,他們分別是在建設防空設施和一次防颱風時犧牲的,每年4月的清明節和11月的空軍成立紀念日,連隊都會組織官兵前去掃墓祭奠、寄託哀思,把老空軍人的精神底色一代代傳承下去。

“在崇高的土地上,必然成長出許多崇高的精神。”這個小島上的空軍官兵,用平凡的點滴細節,把身上的這身藍色,打磨得像碧海藍天一樣廣袤深沉。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綠色:紮根海島頑強生長,做黃楊木般的戰士

雷達站營區內,隨處可見一種被官兵們移栽到苗圃和花盆裡的灌木,小小的綠色葉子,曲折的褐色樹幹,看上去瘦瘦弱弱。

指導員周舟介紹,這種樹叫黃楊木,看著不起眼,卻有一股子韌勁,長在峭壁石縫,常年受風暴肆虐,卻頑強生長,而且越是風大的地方,越是人跡罕至的懸崖,黃楊木的形狀和質地長得越好,上島時間久了,雷達兵都會喜歡上這種樹。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困難的生活條件,站黨支部堅持搞好苦樂奉獻教育,強化官兵紮根海島、矢志藍天的信念。周舟說:“常年大風大霧難免讓人煩躁,必須有排解渠道,而黃楊堅韌頑強的生命力與雷達站官兵很相似,我們就引導大家要像黃楊木那樣,不畏艱難、紮根海島、成長成才。”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2004年入伍的大學生士兵秦巍對黃楊木情有獨鍾。入伍之初,秦巍把考軍校提幹作為目標,但是連續兩次考試都以幾分之差失敗之後,他萌生了退意,覺得自己在部隊再怎麼幹也沒前途。

目睹秦巍的失落,當時的老班長陳鵬輝帶他走到懸崖邊,指著一棵從石縫中倔強伸出的黃楊木說:“黃楊木是製作盆景的珍貴樹種,但在舒適的環境下它很難生出好造型,而這種峭壁石縫裡的黃楊木營養少、壓迫大,常年被風暴肆虐,每一次生長都異常艱難,久而久之就成了造型獨特的珍品,所以,越是艱苦,越能成才。”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從此,秦巍把黃楊木作為“精神樹”,紮根海島苦練操縱本領,先後榮立三等功2次,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被空軍評為首屆“百名優秀雷達操縱員”,當選戰區空軍黨代表,成為有名的“金牌戰士”。

秦巍的經歷,是雷達站官兵紮根海島成長成才的一個縮影。支部的教育引導、老兵的言傳身教,都讓黃楊木精神在一茬茬官兵心底發芽,迸發出巨大的正能量。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旅士官長姜克明,曾在雷達站工作了整整7年。他2008年上島時,父親已中風癱瘓在床多年,一直是妻子硃紅蓮照料,從生病到離世,整整10年,毫無怨言。隨後,他78歲的母親又生病住院,仍然是妻子一個人忙前跑後,輾轉幾個醫院,母親需要做手術,硃紅蓮這才給姜克明打電話,希望他回來。當時,正趕上過年,站里人手緊張、節日戰備任務重,姜克明琢磨再三,最後也沒張開請假這個口,只在電話中叮囑妻子照顧好母親,諒解自己不能床前盡孝。

姜克明說:“妻子為我撐起了家的整個天,作為丈夫我很慚愧。但自古忠孝難兩全。我只有好好幹,用工作成績報答妻子,等以後有機會一定好好照顧她。”

雖然是連隊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的兵,但是姜克明從不因為家庭困難影響工作狀態,值班、訓練、公差樣樣不落,為年輕官兵豎起了榜樣,由於專業技能突出,還多次作為技術骨幹被抽調到旅機關工作。2015年4月,單位試行士官長制度,姜克明以絕對優勢脫穎而出。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碩士研究生技師鄭巍,從小在大城市長大,家境優越,沒想到畢業後上了這個小島。一開始,他怎麼也適應不了這巨大的落差,甚至有了自暴自棄的想法。後來,姜克明、鍾可文、秦巍等老士官主動開導他,給他講黃楊木的故事。

深受觸動的鄭巍逐漸走出低谷,在本職崗位上充分發揮高學歷幹部的優勢,成為連隊首席“雷達神醫”,2013年8月上島以來,撰寫的多篇論文被業內權威雜誌刊發,個人負責的雷達年年被評為“紅星兵器”。

在這裡,沒有人因為小島偏遠而享受安逸、消磨時光,而是積極向身邊優秀的戰友看齊,在磨礪精神品質的同時,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提升自己。目前,雷達站有20多人參加電大和自學考試,10多人已經拿到了大專或本科文憑。

你可知道,海岛雷达兵是什么颜色?

在這裡,黃楊木已經成為官兵們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昭示著頑強生命力的綠色,正指引著新一代守島雷達兵奮勇向前,續寫強軍征程的光輝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