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之我見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之我見

導論——從“思想品德,想說愛你不容易”說起

一位任教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師,回顧他多年的教學經歷,發出了“思想政治,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慨。他寫道:不經意間,當了十五年的政治老師,任教初中政治,可以說榮光不過少許,更多的是難教的無奈。當下我們的教學遭遇了許多尷尬——領導、家長對本課程的不重視,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主動性,教師隊伍本身參差不齊:教師由於自身原因或外在壓力,新課程理念難以實施、考試與教學存在矛盾等等。那麼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尷尬?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由於其思想性、時代性強,而且又是理論性科目,普遍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認為枯燥乏味不愛學,尤其實行開卷考試以後,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更低。他們認為平時學不學無所謂,考試時抄資料就行。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

1、課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課的再認識2、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效果?3、課堂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想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 ,教師就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要想提高自身素質,首先就要了解國家的教育改革。

一、對新課改背景下思品課的再認識

(一)思想品德課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 既是必修課、基礎課程、以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為核心的綜合課程同時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二)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

1.思想性(方向性的規定 ) 2 . 人文性(關注學生成長的需要和生活體驗,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

3.實踐性(活動 \生活經驗 )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4.綜合性 :

目標的綜合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能力、知識 。內容的綜合性:心理\道德\法律\國情四方面綜合

(三)倡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並無固定的模式,現代教學模式一般採用的是參與式、討論式、啟發式等。主要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讓課堂成為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在互動中教學,從而使學生輕鬆的掌握知識,懂得道理。

在教學中,我常常創設情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防微杜漸,減少與預防犯罪”這一內容的學習時,我設置情景讓學生進行小品表演“朋友,請以我為鑑”:角色包括“犯罪人----劉某”、“老師”、“受害者----黃某”、“法官”以及旁白。表演的學生積極性很高,其他的學生感到新穎,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討論“劉某從一般違法到犯罪的過程說明了什麼?給我們中學生什麼啟示?”學生或直接體驗,或間接體驗,並通過討論,打破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增強學生參與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更好地實現了知識傳授、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標。

(四)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體驗學習、綜合學習

(五)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新亮點

1、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

2、課堂教學體現“活動化”課堂教學“活動化”、以活動為載體、以情景為龍頭、以問題為核心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組織學生活動,就是突出了實踐性的要求。

3、課堂教學體現“自主化”

4、課堂教學體現“情感化”

5、課堂教學體現“趣味化”趣味教學,增加吸引力。初中政治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課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與"談一談"“試一試”等欄目,知識性和趣味性並重。比如在教授“讓我們選擇堅強”這一課題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意志堅強作用的認識,我們可以穿插並用好教材中的“查找有關無臂鋼琴師劉偉和舞蹈家邰麗華的資料。想一想他們在意志品質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活動,讓學生“動”起來,這對於求知慾旺盛的學生會具有較強的誘惑力。穿插這樣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它將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閱讀、動腦、觀察、想象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忽略了這些環節,而應相應地加以引導、因地制宜。

6、課堂教學體現“個性化”

(七)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舞臺、課堂是啟發智慧的樓臺能夠逐步掌握和不斷提高蒐集、處理、運用社會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學會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課程標準的能力要求之一、課堂是快樂學習的旅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快樂的、 使教學透出靈氣,使學生學得聰明。課堂也是放飛理想的天空。

二、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效果

(一)、高效課堂及其衡量標準

課堂高效: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簡言之,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量。

少的教學投入:少的時間、少的精力、少的物力等,特別是學生少的課內外學業負擔。

好的效果:所有學生在全方位有所收穫。學有所得(知識與技能);學有所思(過程與方法);學有所感(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有所用(行為與習慣)。

七至九年級的教育主題:

七年級 核心概念是關愛、自尊。教育主題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八年級 核心概念是尊重、關愛。 教育主題是學會交往與合作,維護權利,履行義務。九年級 核心概念是責任。教育主題是承當社會責任,迎接希望的明天。

這對教學設計的要求:關注學生,貼近學生生活

◎激發學生興趣,留給學生空間(思維的空間;想象的空間;探究的空間;實踐的空間;知識遷移的空間、思想和行為昇華的空間等)。◎強調學生主體,調動學生參與教學。◎迴歸學生生活,突出生活化色彩。凸顯發展,以學生髮展為本◎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全員發展。◎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總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1)新授課

第一步,教材問題化。10分鐘左右。 第二步,教學情景化。1分鐘左右。 第三步,情景問題化。1分鐘左右。 第四步,問題活動化。20分鐘左右。第五步,練習檢測化。8分鐘左右。

(2)複習課

第一步,師生問答覆習上一節知識。5分鐘左右。

第二步,教師精講本節複習課重難點知識。6分鐘左右。

第三步,學生對重點知識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記憶。6分鐘左右。

第四步,經典題目探究。8分鐘左右。

第五步,當堂作業檢測複習效果。15分鐘左右。

(3)自習課

第一步,教師以問題形式在黑板上板書本節課學習任務。

第二步,教師簡要提示問題答案。

第三步,學生自習完成學習任務。

第四步,學生分組(同座或前後2排或學習小組)解答或檢測學習任務。

第五步,教師對學生自習效果或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抽查。

(三)、思想品德課高效課堂的策略

高效備課1、教師個人備課(1)學習課程標準。(2)鑽研教材。(3)分析學情、學法。(4)選擇教法。(5)設計教學過程。(6)設計檢測練習。(7)撰寫教學反思。

2、集體備課——“四定八環節集體備課”法。

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主備人)。

八環節:教師個人備課——中心發言人說課——教師集體議課——修改教案——中心發言人講課——教師集體評課——修正教案——同課異構。

3、課堂高效

教師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①課前要認真備課。②課堂一是要完成教學任務。二是課堂教學要體現教改的思想。三是善於根據學科特點,積極使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③課後積極進行教學反思。

三、課堂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1、關於案例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一節課教學中,案例以一至二個為宜,還是案例多多為宜?

講透一個案例與泛舉眾多案例會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應該根據課程內容而定。

案例的選擇要考慮哪些因素?

教師與學生知識背景的差異;案例涉及範圍的大小和因素的複雜程度,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

案例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用為好?

在案例的選用上:科學性——尊重客觀事實,內容真實,比喻恰當,用詞合理,表達完整。思想性——具有針對觀點和教育學生的雙重作用。典型性——內涵豐富,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質。衝突性——引發多元的理解,激發學習者思想的碰撞。趣味性——具體、形象、生動,有較強的吸引力。時代性——時間上,源於現實生活,具有當代特色;空間上,接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實際。

2.關於有效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知識密度要適當\教學環節要緊湊\教學流程要合理\在一個學期中教學形式不能單一\在一堂課中教學形式不宜太繁雜\要處理好關心個體和關心整體的關係

3.關於重視情景渲染,以情激活課堂教學

學生最反感的教學狀況:教師面孔冰冷---------無情 教學內容乾巴---------無味 教學方法單一---------無趣 理論脫離實際---------無信 課堂氛圍沉悶---------沒勁

關於情境的創設

用語言描繪情境\用教具觸發情境\用現代化手段再現情境\用活動表現情境\用幽默誇張情境\用思維推理情境

4、注意:情境創設、案例選用、活動開展要避免的誤區

◎未充分顧及學生感受

例:《尊重別人是我的需要》教學設計片斷

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尊重別人是我的需要》 時,教師組織開展了一個給同學寫贈言的活動,並說比一比看誰得到的贈言多。當學生將寫好的贈言送給同學後,教師統計:請收到三張以上的同學舉手;請收到兩張和一張贈言的同學舉手。最後教師說:“還有好多同學一張也沒收到,沒收到的同學一定很失落吧?”

◎對於反面材料的不當處理

現象1 過多運用反面教材,其使用頻率甚至超過正面教材

現象2 血淋淋的反面材料

現象3 講完了反面例子就完了,未給與及時的正面引導

◎過於注重形式,形式大於內容

表現: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堂中設計多種活動,課堂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熱鬧繁榮”的景象:學生忙於活動材料的蒐集整理,小組忙於熱熱鬧鬧地問題討論,教師忙於一個一個活動的組織展開。然而其中有不少活動的形式化的傾向,不少活動侷限於表層,缺乏明確的活動目的。

◎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忽視教師的有效指導

表現:上課鈴響,老師走入教室,在黑板上寫下課題,讓同學們自學教材,相互交流,做練習題等,教師幾分鐘時間簡短講評,一堂45分鐘的課就這樣結束了。

重視主體、體現新意的教學過程設計

重視主體:一堂好課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由此,課堂教學設計要倡導“三胡理論” ,力求“四起來”。“三胡理論”:胡思亂想;胡說八道;胡作非為。“四起來”: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美起來。

此外,課堂教學還應該體現新意:一堂好課應該是有創新、有亮點的課。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也必須體現出亮點和新意。

課堂因活動而精彩;課堂因生動而主動;課堂因生活而真實;課堂因體驗而有效;課堂因生成而理性;課堂因真情而精彩。

總之,理想的課堂是培養情感的原野;是展示才華的天地;是提升人格的殿堂;是放飛理想的長空;是一片變化的、五彩繽紛的風景…… 有效課堂教學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地立足於平常的教學,多一些務實的探究,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