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病”嗎?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病”嗎?


心內科門診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主訴心慌、胸悶、氣短、胸痛等心臟病症狀,但經過各種檢查方法都未發現任何異常情況,最終診斷為心臟神經官能症(心臟神經症)。患者不禁要問了,既然檢查結果都正常,那這神經官能症是病嗎?我為什麼會得這種病?這種病好治嗎?面對這一連串疑問,本文對神經官能症做一下簡要的講述。

1、首先神經官能症是病嗎?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特殊類型,以心血管系統功能失常為主要表現,可兼有神經官能症的其他表現。其症狀多種多樣,常見有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頭暈、失眠、多夢等。常貌似“心臟病”發作,故患者常首先去心內科就診尋求幫助,故從心內科醫師角度來認識,就稱為“心臟神經官能症”。大多發生於青壯年,20歲~40歲者最多,多見於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2、我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此症是由於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偏少,循環系統缺乏適當鍛鍊,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致本病。

3、這種病好治嗎?

心臟神經官能症的診斷需在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的基礎上做出,診斷時宜慎重。應排除內分泌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及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臟神經官能症大多不是心臟器質性疾病,只要積極治療一般都能恢復,預後良好,但長期症狀嚴重的患者可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4、得了神經官能症該怎麼辦?

(1)放鬆心情,樹立信心 本症形成有一過程,要治癒也需要一段時間,且有不斷反覆。因此,治療不能操之過急,樂觀對待,切莫悲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消除誘因 患者家屬或同事一起設法改善其生活和工作環境,避免或消除各種容易引起病情加重的誘因。根據病情輕重減輕或調整工作,一般不宜臥床休息,合理安排有規律地生活,鼓勵患者適當參加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如戶外散步、郊遊、打太極拳等活動,但鍛鍊要循序漸進,活動量不宜過大。

瞭解了以上心臟神經官能症的相關知識,我們就應該正視這種“疾病”,當出現上述臨床表現時,不要過度緊張,也不可忽視病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配合醫生完成相關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如果被診斷為此症,應放鬆心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聽取醫生的建議,調解情緒及改變生活方式,才能遠離心臟神經官能症。

文章轉自心身醫學實踐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7116BZ88U-eisLyYbJTNeg


分享到:


相關文章: